续写绿色奇迹,弘扬塞罕坝精神——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承德考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萌

时间:2021-08-26 10:15:17

8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精神发源地、百万亩林海起源地——塞罕坝机械林场月亮山考察调研,再次向全国全社会发出号召:“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

知之深、爱之切。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事迹做出重要批示,四年后,总书记再次对塞罕坝人给予高度评价:“你们做的事非常有示范意义,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激励作用和深远影响”。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到“蓝天白云游,绿野无尽头”,几代塞罕坝人听党召唤、艰苦创业、九转功成,植树造林112万亩,构筑起华北绿色屏障、京津冀生态支撑区,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岂曰无碑,山河为证;岂曰无声,林海即名。如今,千万株林木生机勃勃、百万亩林海郁郁葱葱,这既是人民群众对“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的热切期盼,更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绿色谱系”的辉煌成就。亿万中华儿女代代传承塞罕坝精神,接续奋斗、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努力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美丽中国的画卷必将更加动人!

贯彻党的方针,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使命职责。

塞罕坝“华北绿肺”的建成,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代表性成果,也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现实例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走到哪里,就把对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切叮嘱到哪里,污染治理力度之大、制度出台频度之密、监管执法尺度之严、环境质量改善速度之快前所未有。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还有很多硬骨头要啃,还有不少顽瘴痼疾要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铭记任何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身的历史教训,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不越雷池一步,大胆探索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修复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污染的方式方法,咬紧牙关、爬坡过坎,汇聚起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融合、良性互动的磅礴力量。

赓续奋斗精神,坚守“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品格。

“那时候人们没有想什么苦啊、累啊,只是想怎么把党交给的工作做好。”半个多世纪前,第一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茫茫荒漠植树固沙,在种下一株株绿色苗木的同时,闪耀红色光辉的塞罕坝精神也在此深深扎根。没有理想信念的精神支撑,没有矢志不渝的接续传承、没有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就没有“当惊世界殊”的绿色奇迹。但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依旧不强,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引领的发展之路仍道阻且跻、任重道远,从中央到地方、从城市到乡村,全体中华儿女应当赓续塞罕坝精神,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意识,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艰苦奋斗,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敢问什么难题不能破解,什么大事不能干成!

推进绿色发展,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

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保护生态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今天的塞罕坝林海无边无际,游客络绎不绝,4万多林业工人和农牧民通过产业扶贫、生态扶贫获得了稳定收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关于行为模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绿色革命”,弘扬塞罕坝精神,必须坚决摒弃任何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的做法,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良好优美生态环境新期待,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宝贵财富。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新征程上,中国已经确定时间表:确保到2035年,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建成美丽中国要把半个多世纪接续奋斗的重要成果抚育好、管理好、保障好,让塞罕坝精神代代传承、生生不息。放眼神州大地,在海南昌江黎族自治县、在内蒙古大兴安岭、在黄河流域千里河堤……“绿色长城”不断延展,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不断涌现,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古老而文明的中国正向“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的梦想大步前进。


执笔:媒体党办人

(免责声明:文中视频、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删除,谢谢。)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