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卖20元一只的烤鸡,能放心吃吗?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11-01 19:06

日常生活中,大家对食品安全都非常关心,看到一些售价低于预期的商品,就容易产生疑虑。比如,超市熟食区里20元一整只的烤鸡,要烤制、放调料、包装……会不会有什么问题呀?


鸡真的能这么便宜吗?

真的能!得益于以下三个条件,烤鸡的成本能大幅降低,进而让利于消费者。
1、规模经济和产业链

这种便宜整只烤鸡通常在大型超市进行销售。大超市是规模经济的重要推手:能大量采购,快速销售,需求量大进货量自然就大,这让大型超市会向上游的每一个环节去进一步降低成本价格自然就能“打下来了”。

2、鸡的科学选育和现代化管理


通常超市里烤鸡选用的是“白羽鸡”,全称“白羽快大型肉鸡”。“白羽鸡”长得快、肉又多。白羽鸡35-45天就能出栏,体重2.5公斤左右。而且它的“饲料转化率高”:大约吃1.6斤饲料就能转化成1斤鸡肉,成本非常低。同时它胸肌和腿肉发达,又不爱运动,能量都用来长肉,非常适合高密度的现代化养殖。

白羽鸡是白科尼什鸡和白洛克鸡的选育后代,也就是说需要品种优良的“鸡祖宗”来负责繁殖,不然某些特点在几代之后就会退化。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打破了国外对优质“祖宗鸡”的垄断,繁育出了自己的优质白羽鸡种“圣泽901”“广明2号”“沃德188”。不再需要从国外进口“鸡祖宗”,肉鸡的价格进一步降低了。


3、工业化的生产流程


制作烤鸡这个步骤,能全靠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来完成。

鸡从屠宰场出来,可以通过流水线进行自动化清洗,多道水淋或气泡清洁比人工洗得更快捷和干净。然后是腌制,把鸡和标准配置的腌制液(糖、盐、酱油等)一起放入巨大的真空揉滚机进行腌制,有效缩短了腌制时间。腌制好的鸡可以由机器进行“自动上挂”,然后进烤炉。烤炉有隧道式,也有旋转式的,确保每只鸡的每个部位都能受热,烤得金黄酥脆。

烤好的鸡会进入冷却和包装环节,这一步能最大程度地防止细菌滋生。快速冷却能让烤鸡的温度迅速降到10℃以下,真空包装能进一步防止细菌繁殖,并让鸡肉保鲜。然后这些烤鸡会直接通过冷链运输进入超市,再由超市熟食区给烤鸡复热和保温,这就是我们日常看到的烤鸡了。

便宜烤鸡可以放心吃吗?


有些人担心烤鸡的“安全问题”,实际上,关于白羽鸡,以下这些传言不可信:

误区一:白羽鸡长得快是因为打了激素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朱毅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是流传最广的误解。白羽鸡45天出笼的原因在于不断发展完善的遗传选育技术,配合对应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精准饲料供给,以及洁净无疫病的生长环境。事实上,当前技术可实现37天甚至33天出笼。


现代白羽鸡品种本身生长效率、饲料转化率很高,平均不到两斤饲料就能转化出一斤鸡肉。使用激素不仅不必要,还会增加成本,且效果并不比优化饲料和育种更显著。而且,在中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养鸡时使用激素是明确违法的,有严格的监管和检测体系确保食品安全。


误区二:白羽鸡是长着多只翅膀多条腿的“怪鸡”


动物的肢体数量由基因决定,在胚胎发育早期就已固定。通过技术手段创造出多肢鸡,在技术上极其复杂且成本高昂,完全不具备商业生产价值,消费者无需担心会买到此类“怪鸡”。即使有个别肉鸡有偶发先天畸形,只要符合检疫标准、没有其他疾病,食用是没有食品安全风险的。


误区三:白羽鸡是“转基因”食品,不安全


这混淆了“杂交育种”和“转基因技术”两个概念。目前全球范围内用于大规模商业养殖的白羽鸡,几乎都是通过传统杂交选育方法培育,并未涉及转基因技术。即使未来有转基因禽类产品上市,也需要经过严格的科学评估和审批流程,确保对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无害。


误区四:规模化养殖的鸡都不健康,吃了会生病


现代化的养鸡场有严格的生物安全体系,包括鸡舍环境控制(温度、湿度、通风)、饲料营养配比、疾病防控等,这些措施能最大限度地保证鸡群的健康。养殖过程中可能会使用疫苗和少量兽药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但必须遵守国家规定,并有严格的休药期(即停药后经过一段时间才能屠宰),以确保鸡肉中的药物残留量远低于安全标准。


白羽鸡和土鸡

哪种更有营养?


“许多人觉得土鸡更好吃、更有营养,这主要体现在风味和口感上。”朱毅介绍,土鸡生长周期长达3~6个月,活动量大,风味更浓郁,肉质更紧实,适合炖、焖等烹饪方式;而白羽鸡肉质细嫩,脂肪含量低,适合快炒、煮汤。


在营养价值方面,朱毅表示,白羽鸡和土鸡都是优质蛋白质来源,蛋白质含量相近,且都含有硒和B族维生素。白羽鸡的蛋白质、氨基酸等主要营养成分与土鸡差异极小,日常补充蛋白质无需纠结品种选择。

来源|中国经济网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吴晓飞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