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4-11-05 11:47
“一山有三季,十里不同天。”秋日的雾灵山,是一幅绚丽多彩的美丽画卷,山脚下的树叶才刚刚变黄,山顶上已留下落雪的痕迹。
10月28日,由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联合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燕赵环保世纪行·走进自然保护区”采访团,来到了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雾灵山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四城市之间,距首都北京130公里,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雾灵山为燕山山脉主峰,海拔2118米,被誉为“京东之首”,1984年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总面积14246.9公顷,森林覆盖率84.69%,保护对象为温带森林生态系和猕猴分布北限。
近年来,雾灵山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决扛起“水源涵养、生态支撑”两区建设政治责任,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筑起了拱卫京津生态的“绿色长城”。
雾灵山植被丰富,拥有众多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保护和管理责任重大。为顺利开展工作,雾灵山建立了管理中心—管理区—管理站三级管理体系,成立12个内设机构,管理区下设12个管理站和1个森林消防队,严格落实人员编制和经费,修订完善各项内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工作科学有序进行。保护区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永续利用”的建设方针,全面落实防火措施和工作责任,做到了“林有人管,事有人做,责有人担”,自然资源得到全面保护。
10月15日,雾灵山进入了防火关键期。“我一般日出前十分钟到达瞭望站,日落后下山,每半个小时就巡视一圈。”来到雾灵山顶峰瞭望站,工作人员晁文杰正在做瞭望监测值班记录,“我们有严格的防火制度,专业的防火队伍,现代化的防火设施,可以说人防、技防、物防于一体,多年未发生森林火灾。”
“植被得到有效保护,各种动植物就比以往要多了。”雾灵山管理中心主任孙福江说。
雾灵山是我国北方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保护区内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稳定,动植物资源丰富,许多古老孑遗植物保存良好。据统计,保护区现有高等植物1870种,其中药用植物903种;陆生脊椎动物273种,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金雕、金钱豹秃鹫、黄胸鹀等。
“去年开展的雾灵山植物资源调查中,工作人员发现了轮叶贝母较大种群和大花杓兰、斑花杓兰大种群。”
“通过布设的野外红外相机监测,保护区内斑羚、豹猫、貉、黄鼬、狍子、獾等众多野生动物频频‘出镜’。我们拍摄到了袍子‘一家五口’外出活动的影像,野生动物的数量在增加。”
……
雾灵山管理中心科技科科长樊晓亮介绍说,为摸清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家底,保护区先后开展了植物调查、动物调查、昆虫资源调查,形成了阶段性成果。建成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不断完善视频监控、水文、气象等各类监测数据和信息,补充生物多样性影像资料库。结合无人机监测、地面视频监控和移动巡护三维空间立体网络监测,保护区还增加了日常综合业务的电子化、智能化管理,打造智慧管理新模式,为保护区的建设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以“两山”理念彰显生态资源服务价值,守护的不仅仅是绿水青山,更是金山银山。
今年以来,雾灵山管理中心依据河北省省政府的批示指示精神和河北省林草局的决策部署,持续推动保护与利用融合发展,不断为保护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
5月14日,河北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与兴隆县人民政府签订《生态旅游合作协议》,以“保护优先、科学利用、依法管理”的发展原则,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达到“安全共护、效益共享”的目标。依托丰富的动植物资源,雾灵山管理中心建成了动物标本馆和昆虫馆,推出“生态旅游+自然教育+文化教育”的体验形式,打造具有文化特色的生态科普教育示范基地,让游客在领略保护区物种多样性、饱览优美自然风光的基础上,了解历史文化知识,强化爱国意识。
同时,保护区以服务质量助力县域经济发展,通过不断加快基础设施提升,加强安全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切实保障生态旅游有序运营。2024年以来,共接待游客9万余人,实现门票收入886余万元,同时提供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了周边农家乐、酒店、餐饮等产业快速发展,经济收入近亿元。
“下一步,雾灵山管理中心将建立最严格的保护措施,开展最精细的科研监测,扎实有效开展自然保护宣传,提高全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发挥森林‘钱库’作用,更好造福群众,实现雾灵山保护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孙福江说。
记者|白雪峰
通讯员|王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