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4-11-06 10:34
10月29日,由河北省人大常委会联合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组织的“燕赵环保世纪行·走进自然保护区”采访团,来到了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家往前看,这就是我刚才说的‘二龙闹海’……”在亮甲山区域,东北石油大学环渤海能源研究院副教授谢奋全正在为学生们讲解山体剖面。亮甲山是柳江盆地最具代表性的标准地质剖面之一,顺着谢奋全教授手指的方向,只见在高几十米的山体剖面上,两条灰黑色岩脉嵌在周边岩石之中,犹如两条蛟龙翻滚浮腾。
河北柳江盆地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秦皇岛市海港区境内,1999年经省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2005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经25亿年来“四次为海、四次为陆”的沧桑演化,柳江盆地形成了得天独厚的地质资源和丰富的地质现象,见证了地球岁月的变迁。
柳江盆地保护的主要对象是标准地质剖面、典型地质构造等地质遗迹,国家级保护面积为1395公顷。为切实保护好地质遗迹,柳江盆地管理中心设置专门的巡护人员,定期对保护区内的地质遗迹进行巡查,确定地质遗迹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董常青是柳江盆地管理中心现场保护与综合执法科的科长,作为巡护人员,他和同事们每隔两天就要跑一趟杜庄镇、石门寨镇、驻操营镇。检查保护区管护设备是否完好、遗迹资源是否被破坏,开展隐患的排查整治,向周围村民讲解科普知识和政策法规……“只有在保护区走一圈,实地看一下,我这心里才踏实。”董常青说。
近年来,柳江盆地管理中心对众多地质遗迹点进行了危岩、渣坡、台面的清理,并联合高校建立地学科研平台,对柳江盆地地质遗迹保护进行系统研究,确定了保护区内6处国家级、15处省级、17处省级以下地质遗迹的位置与状态,开创性地提出了柳江盆地岩石风化碳汇核算方式。并严格落实进入保护区从事有关活动的行政许可制度,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避免对地质遗迹和地貌景观造成损害破坏。
依托丰富的地质资源优势,开展研学实践活动,是柳江盆地一张靓丽的名片。
柳江盆地是集遗迹保护、科学研究、实践教学、科普宣教为一体的地质遗迹类保护区,现已成为我国规模最大的野外实习基地。每年有众多专家学者,数万的大中小学生来此开展科研实习和科普研学,教育社会化功能显著。
柳江盆地管理中心通过拓展野外实习路线、出版实习指导教材、构建科研学术活动平台、规范活动审查审批等措施,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大规模组织开展地学实习活动,根据岩层和地质构造特点,精心踏勘了18条路线供院校参考。建区以来,活动累计受众达200万人次以上。
在离亮甲山不远的地方,保护区还打造了集教学实习、科学研究、科普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柳江地学博览园,可同时接纳和保障1400多名师生同期开展教学实习活动。截至目前,累计接待参观人员33万余人次,其中青少年28万人次,开展各类社教活动160场次,成为全国闻名的实习基地和地学摇篮。
10月15日,以“走进森林草原 悦享生态河北”为主题的关注森林燕赵行暨全国三亿青少年进森林研学教育活动就在柳江盆地举行,引导青少年亲近自然、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生态文明意识。
柳江盆地紧扣生态文明建设主题,协同社会各方力量,将森林、湿地、野生动植物、自然保护区等自然元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收获了地学实习和科普教育的丰硕“果实”。先后获得“国家林草科普基地”“国家青少年自然教育绿色营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科创筑梦助力双减试点单位”等5张国家级名片,以及“河北省自然教育基地”“中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河北省科普示范基地”等20余张省市级名片,孕育出“山河为师、启智育德、力行悟道、地质报国”的摇篮精神,滋养着一代又一代地学传承人。
保护区管理中心主任王军锋表示:“下一步,保护区将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在国家顶层设计和政府主导下,落实上级工作要求,充分发挥地学优势,以丰富多彩的形式组织开展地学实习和科普宣传活动,不断满足广大地学师生、地质从业者和爱好者的需要,为地质遗迹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柳江方案。”
记者|白雪峰
通讯员|王虹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