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总动员】陪伴助力高三学生成长——高三,我们该怎么做?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4-11-07 09:17

主持人:赵主任,进入高三,同学们的各方面压力会增大,在心理和行为习惯上会有哪些表现呢?

赵坤宪:首先是心理压力显著增强:随着高考的临近,高三学生感受到的压力显著增加。这种压力不仅来源于学校和家庭的高期望,也源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和对失败的恐惧。心理上这样的压力会导致他们在行为习惯上的一些变化,比如压力可能导致紧张不安、失眠、食欲不振等生理和心理症状。例如,一些学生在备考期间会频繁出现“考试焦虑”,担心自己发挥不好,影响最终成绩。

再就是他们对自我的认知逐渐清晰:经过两年的高中生活,高三学生对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未来方向,并为此做出初步规划。这种自我认知的清晰化有助于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为未来的选择做好准备。例如,一些学生在高三期间会根据自己的兴趣和优势选择报考的专业和学校。

再有就是他们的情感波动加大:高三学生本来学习压力就大,此时他们的情感波动较平时更大,他们可能会因为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家庭问题等原因而情绪波动。这种情感波动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状态,也可能影响他们的心理健康。例如,一些学生在高考前会因为压力过大而出现情绪波动,甚至产生放弃的念头。

同时,他们的责任感与担当意识增强: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经历的丰富,高三学生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逐渐增强。他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和选择对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例如,一些学生会主动帮助同学解决学习问题,或者参与班级和学校的活动,为集体做出贡献。

主持人:面对孩子们的这些表现,老师和家长如何帮助他们应对这些变化呢?

赵坤宪:这些特点显示了高三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需要家长、老师和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和理解,以支持他们顺利过渡到成年期。我认为以下是一些可以帮助他们应对的方法:首先是提供支持性的环境。家长和老师要多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不要急于评判或者给出建议。比如,安排专门的时间和他们聊天,让他们能够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紧张、压力或者对未来的憧憬。

情绪调节的指导也很重要。教学生一些简单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像深呼吸放松法,让他们在感到紧张、紧张不安的时候,闭上眼睛,慢慢地吸气再缓缓地呼气,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帮助自己平静下来。也可以鼓励他们通过运动来释放压力,比如每周安排几次慢跑或者打篮球的时间。

帮助他们建立合理的目标和期望。让学生明白高考很重要,但不是人生的唯一出路。协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个小目标,比如每次月考进步多少分,逐步积累信心。

此外,鼓励学生保持正常的社交。和朋友的交流互动可以为他们提供归属感,帮助缓解孤独感和压力。比如可以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小型的聚会或者活动。

主持人:现在的高三学生在度过小半年的高三生活,他们现在是个什么状态?未来这半年,同学们一般会有有什么变化?

赵坤宪:我相信,所有的高三学生,都充满着高考成功的渴望,都愿意开始一场轰轰烈烈的努力而考出好成绩。但是,我们看到了单纯的喊口号、表决心式的激励,只能暂时调动高涨的情绪,很快就会打回原形。学习过程中,有障碍不能消除,就会产生迷茫、绝望的感觉,从而衍生出诸多的行为问题和心理问题。

高三十个月,学生的面对多轮复习心理活动变化大致将划出以下的轨迹:

1.立志期。8、9月份。刚进入高三的学生无不豪情万丈,此时老师、家长都进行了充分的发动和思想动员,一轮复习刚刚开始,知识全部归零,没有心理包袱。所以有太多的冲动和幻想、跃跃欲试。求战心理强烈,状态特别好。

2.动摇期10、11月份,努力学习了一二个月,感觉付出不少,月考之后,成绩却并没有太大的起色,偏弱学科表现得尤为明显。这是因为原来旧有的学习方法、思维习惯没有改变,积压的问题得不到解决,所以对未来产生了些许怀疑。这时候,尽管在形式上还在坚持,但内心里已经不再全力以赴。最要命的是老师没有发现什么迹象,学生也似乎有所察觉但又不清晰,该做的都在做,就是没有了那么股劲。

3.浮躁期。12、1月份。一轮复习是最容易让学生倦怠的过程,时间长又最不容易见到成绩,连续几次考试,成绩都不如愿。理想很丰满,但现实太骨感,巨大落差,使你经常处于一种沉入谷底的感觉。总觉得别人时时处处比自己强一大截子,日渐浮躁。学不下去,注意力转移,课外书充满了诱惑,临班那位女生的眼神让自已浮想联翩,同学关系总不和谐,身体时不时的得病……

4.崛起期。2、3月份,经历了九死一生之后,突然有一天,百日誓师了,学生强烈地感觉到高考真的来了,这时二轮复习开始,大量练习的同时,有的同学打通了七经六脉,一下子成了体系,效率大大提高,出现成绩的爆发。这个阶段也最考验人,伴随着通透感的同时,高原期、瓶颈期接连不断,可能考得很好,也可能考得很糟,成绩像过山车。

5.紧张不安期。两次模考之后,进入五月份,天气渐热,高考迫在眉睫,几次模考达不到理想的水平,一模决定论、二模决定论、学习定型论泛滥,渴望考出好成绩,又没有十足的把握,吃不下、睡不着,如芒刺在背,坐卧不宁。

主持人:家长最想知道如何帮助学生度过这状态起起伏伏的十个月呢?

赵坤宪:其实高三这段时间孩子们的变化就像竹子的成长,竹子用三年的时间仅仅长3厘米,熬过这3厘米后,从第五年开始,竹子会以每天30厘米的速度野蛮生长,仅仅用六周会长到15米。其实,在前面的四年里,竹子的根在土壤里绵延了数百平米。龟速成长的3厘米最为关键,它是竹子的突破点。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不是急于长高,而是扎根,厚积才能薄发。也有很多学生就是在这3厘米的时候止步,怀疑自己是不是努力错了方向,或者付出没有办法得到回报。这些困惑影响着整个高三的的学习、心理、生活进程,呈现出周期性规律性的波动。带来的结果就是动力不足问题和考试紧张不安的问题,给高三考生带来诸多的紧张不安和烦恼。

有家长朋友问,家长做些什么才能避免这些不安和烦恼,痛苦和压力呢?我们的回答是:为什么要避免这些痛苦和压力呢?高考最大的价值就是让孩子学会承受压力。

据说,帝王蝶是世界翅膀最大,最美丽的蝴蝶。在破蛹的过程中,帝王蝶要经历生与死的考验。因为,这种蝴蝶的翅膀巨大,而蛹上供帝王蝶钻出的缝隙又十分狭小,那娇嫩的身躯必须拼尽全力才可以破茧而出。这就对蝴蝶的生命构成了很大的威胁,破蛹成功还好,万一有什么不测,不但变不成蝴蝶,还会断送自己的性命。

有人看见帝王蝶正在奋力地破蛹时,便生出好心,想要帮助这些柔弱的小生命。他剪大了蝴蝶钻出的缝隙,大得足以让它们从容地通过,这样可以使帝王蝶更加省力地破蛹化蝶。不一会儿工夫,美丽的天使就从蛹里爬了出来,但是它们却没有像人们期望的那样张开巨大的翅膀飞翔,而是一直在地上爬行。这些不会飞的帝王蝶们,终其一生只能拖着一对与身体完全不成比例的大翅膀蹒跚而行,痛苦地死去。

为什么呢?原来,帝王蝶只有在破蛹之时,在小洞里奋力挣扎,经过了蛹上那个狭小的缝隙对自己身体的挤压,才能把养分输送到翅膀的末端,也只有通过这种挤压才能使两翼充血,才能够锤炼出一双令其在碧空中自由翱翔的翅膀。

蛹只有自己破茧,才能化成美丽的蝶。蜕变的过程一定很痛,但有痛才会有新生,才会有美丽。

这个故事是人们杜撰出来的励志故事吗?我曾经把它讲给我的母亲,她用自己的经历予以了证实,农村老太太都有孵小鸡的经验,凡是人为帮忙破壳的小鸡,时间不长都会死去。

想想我们的孩子,做为00后的孩子,在他20岁以前,除了高考之外,还没有哪一件事能让他们充满渴望,促使他下定决心挑战自己的习惯、思维、行为。正是有了高考的压力才使他破茧成蝶,练就飞翔的翅膀。孩子有很强自我修复能力,让他去承受,不要替代。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与压力同行,在压力下成长,正是高考励志的真谛。高考完成了对一个孩子可塑性最强的时候的一次心灵重建,让他具备了创造成功的基本素质。

主持人:您认为到底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才是好的家庭教育呢?

赵坤宪:有调查报告显示“家长与孩子成绩”的一些微妙关系:

孩子的成绩与父亲的阅读量成正比。

成绩好的孩子,母亲比较有条理又有趣。

妈妈通常是有计划且动作利落的人。

成绩好的孩子,父亲认真、条理、有礼貌。

成绩不理想的孩子,饮食状况也比较混乱。……成绩越差的孩子,越依赖便利店的食物。

所以,我们的家长也要转变观念,要经常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素质。有的家长说我当公务员忙,没时间陪孩子;有的家长说我要去谈一笔生意,没空来开家长会……孩子所接受的遗传因子和家庭教育一直在幕后操纵孩子的学校生活,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永远的背景和永远的底色。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根部,家庭教育是“培根教育”,成功的家庭教育是成功的学校教育的基本前提

我曾经对一些优秀孩子的家庭进行过研究,问家长用了什么方法,有什么秘诀,有一个共同的地方就是家长没费什么事,没怎么刻意去管啊。问题孩子的家长常被搞得焦头烂额,费老鼻子的劲了,用尽了各种方法,就是不见效果。我们就会把原因归结于人家孩子聪明,这是天生的,可遇不可求的,自己孩子天生就是笨、懒、不听话、不懂事、就知道玩。

一个家里兄弟两个一个考了清华一个考了北大,人们追问其父亲有什么秘诀,父亲说根本没有秘诀,孩子就是知道学习,要说家长做了些什么,就是小学的时候,自己也没有什么文化,但是喜欢做一件事,孩子下学后,把学校学得内容讲给他听,他听得津津有味,还不断地把疑问提出来,孩子有的能答,不能答的第二天到学校问老师回来再讲。到初中高中孩子住宿,这样的家庭活动也就没有了,但两个孩子的成绩却一直十分突出。

这个父亲无意当中做了最好的家庭教育,首先,他承认自己没有什么文化,但是谦虚好学,让儿子当自己的老师,这对孩子是一个多大的激励啊,家长爱学习言传身教,给父亲上课是多么自豪的事情。为了讲好他上课得专心听讲吧,家长有疑问他得思考,回答不了得问老师。每天回家先讲一遍,知识及时巩固,融会贯通,做作业多么轻松。这一个方法融进了积极心态、方法、习惯的多项训练,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初中高中孩子自己的力量足以实现良性循环。只有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进步,只有舍得时间陪孩子,将来孩子才会陪家长。

有一句俗语叫做“家长不作妖,孩子静悄悄”参加高考,对孩子来说就像是在过火焰山,本来已经焦头烂额,家长稍不注意就可能火上浇油。这往往来源于家长的紧张不安。其实我们做家长的这时候也很委屈。每天都惴惴不安,这些担心还不能影响孩子,就努力忍着,实在憋不住了,想试探着问孩子的情况,人家没好气的顶回来,想发火又无处发。给老师打个电话吧,老师一句最近状态不太好,这次考试有点降,又把心给揪起来。装出来的淡定,压下去的火气,一般会寻找着其他出口,发泄出来。每到高考前,是引起家庭冲突最多的时候,比如母子之间,成绩考不好我不怪你,考不好你还不赶紧看书,这就是你的不对了。比如夫妻之间,这个埋怨那个惯,那个埋怨这个不管,生完气后又心疼又自责。如此种种,家长的争吵或者紧张往往会形成一个新干扰源,

主持人:您了解的,家长一般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赵坤宪:比如打破常规。

寄宿制学校在高考前夕和高考期间一般是不允许家长见孩子的,有一年我带毕业班,6日下午一位家长非要见见孩子,理由是三年时间没有来过学校,马上要高考了十分渴望看看孩子。见了孩子后又不知道说什么,没说两句话就走了,结果让孩子十分担心家里出了什么事,考试两天一直惴惴不安。这个时期家长一定要坚守平常心、保持平常态,亲子互动不做刻意的改变。

胡乱干预

马上要进考场了,家长给班主任打电话:有几句重要的话想告诉孩子,麻烦老师一定要叮嘱给他,第一考试时千万不要紧张,第二考试顺序要先易后难。他姐姐就是语文考试太紧张才发挥失常的。

家长容易把个人体验当做规律,把身边个案当做普遍存在,由于缺乏必要的专业知识,或者不了解具体情况,往往以爱的名义强干预瞎指挥。

信息超载

家长给班主任打电话,运用启发式教学:高考题和会考题一样吗,会考时的语文题目学生还有印象吗?原来社会上都在疯传,高考语文题和会考时的一样。

中高考全社会关注,靠它吃饭的机构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会不断推送海量的信息。考生家长构成的微信群朋友圈里,各种真题押宝秘籍伴随着谣言小道消息比新冠病毒传播得还快,强化了家长的紧张不安和过度反应,不断传递给考生不断放大紧张不安。

主持人:作为多年的高三班主任,您送给我们高三学生家长一些锦囊妙计。

赵坤宪:我认为助子成龙更多考验的是家长的智慧,高三家长应该做到三点:

无条件相信老师。

现在老师讲评试卷的时候,如果老师讲的题你做对了,你还听不听,如果老师讲的题你听不懂,你还听不听?会的你不听,不会的也不听,那你课上都在干嘛呢?相信和依靠老师表现在抱着虔诚的心去听课,老师讲的习题越到后来越重要。我们老师都很有经验,并不断参加各种备考培训,对命题方向很有研究,越到后边,他会捡着最重要的讲。

对于你做对的题,更要学会听老师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你听起来吃力的题,这更有必要认真听,有的地方听不懂,记住三个字:跟着走。相信老师,跟着走,你就会走到成功。

专业的事情让专业的人做,学校和老师有着丰富的备考经验,对学生学习方面的了解比家长更多,这时的家长应该选择无条件相信老师,家长的任务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屏蔽外界信息,放平心态,静待花开。

无条件相信孩子

人生没有起跑线,比的是坚持和耐力

作家铁凝问冰心老人,怎样找到真正的爱情,冰心想一下说:等。怎样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一个字等。人生道路很漫长,是一场马拉松赛,不是看那一个阶段谁跑得快,而是看谁跑得更稳健更持久。

无条件接纳孩子

读懂孩子:孩子的反常行为背后是家长的错误应对,一高三女生,一考试心情就高度紧张,手哆嗦得不能答题,犯很多低级错误。经过咨询我发现她其实很愿意让自己发挥不正常。因为她的父母对其期望过高,长期灌输她必须上什么样的大学,高考前一周她去探望住院的爷爷,爷爷说:“孩子,你要是高考能考好了,我的病就好了”这个孩子知道自己的能力是无法达到家长的预期的,那么发挥失常,便成了一个很体面的借口和理由。

中高考前,孩子表现出来的很多行为不是故意的,只是在压力大的时候紧张不安情绪放大了内心的纠结,他本身就已经很痛苦,很挣扎,苦于没有解决的方法,如果得不到家长的理解,还遭遇指责,就会恼羞成怒。

家长应该坚守一个信念:所有考前的反常行为都是正常的。家长淡定从容,就不会激化矛盾放大紧张不安。

孩子需要的就是一个平静的港湾。我们家的幸福就来自于我的禁言模式。我做为一名老师,总是想看看他上课是否专心,想问问他的各科情况,担心学得不踏实,习惯不够好。但我知道孩子很反感家长这些行为,所以无数次把到了嘴边的话憋了回去。不在学习上指手画脚,孩子不用防火防盗防家长,就给孩子创造了安静的学习环境。不讲道理不唠叨之后,孩子自觉意识开始强起来,慢慢地朝着家长期待的方向走。

一个家庭里,夫妻恩爱,母慈子孝,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滋养,爱和温馨的氛围会延续到孩子以后的生活中,保证了他的成功和幸福,这是家长给予孩子最好的礼物!

总之,高三家长的智慧不是表现在给孩子做些什么,更重要的是自我修行,调整好自己,打消各种作妖的念头,家长从容不迫,孩子更容易成功。

记者|陈若曦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