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09-21 13:04
冀商课堂,商界导航。
在中国赛博四大商帮里,郑州帮是其中一家,以善于生产批量化小红书笔记、完成带货转化而著称。
过去几年,他们通过海量生产笔记,实现内容电商转化的策略,成了中国电商行业的显性打法之一,不少头部消费品公司都找他们学习交流,有些一线品牌甚至干脆请他们做起了内容电商的代运营,请他们代工生产“种草笔记”。
郑州帮为什么会搞出这么一套独到的、流水线笔记种草带货的玩法?
两个机缘:
一个是在早年,郑州一直有做SEO,也就是搜索引擎优化的背景,从百度时期,到微信、微博,然后知乎、抖音、视频号、快手、小红书、B站的流量机会,郑州帮都有参与。
另一个是2020年的时候,小红书的一个消费品类电商负责人,天天往郑州跑、见客户。当时小红书的内容还比较少,所以他也经常在郑州电商圈子里做培训辅导,鼓励大家多发小红书笔记,早期也确实给了我们不少内容上的指导和建议——比如,根据用户的搜索需求来匹配相应的内容量级,以满足用户需要。有些郑州电商卖家一尝试,发现还真能带货赚钱,于是越来越多的商家研究起了种草笔记的工艺流程。
小红书前两个月还做了集团架构调整,组建大商业板块,让管电商的COO(首席运营官)柯南当总负责人,管广告的CMO(首席营销官)之恒共同领导。
在以前,广告和电商业务相对独立,现在小红书要商业化,想让两大业务协同起来,也无可厚非。
不过有意思的是,在调整前,之恒作为CMO是直接向CEO汇报的,她独立掌管商业化广告业务。但调整后,虽然说是两人合作,但负责电商业务的柯南,实际上获得了整个大商业板块的统筹管理权。
柯南她2022年开始接管小红书的商业部,后来又接管了直播业务所在的交易部,很长一段时间里,卖家和平台之间是共生关系,商家也买账,平台也赚钱。
但中间,小红书做过一次内部制衡,做了一些所谓的生态化治理,追逐活人感。这些动作看似正确,但有点矫枉过正了,既伤了平台的利益,又伤了商家的利益。
如果要比内容的商业化效率,博主的内容生产能力,跟我们这种专业团队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生产内容的速度和效率越高,平台和商家赚钱肯定也越多。
小红书一直想打造精致美好的主理人氛围,包括现在推崇的活人感,这是为了社区活跃度和用户粘性,这个可以理解。
但换个角度,有的时候,用户刷小红书并不是只为了活人感。作为一个用户,一旦有了搜索这个行为,动机就是想买东西,想看别人推荐好东西,但不想看硬广。这个需求落差,只靠活人感是接不住的。
小红书的种草能力提升,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一类电商平台。
今天小红书在规则和态度上再怎么变,生产内容的底层逻辑还是有效的。会倒逼迭代内容创新的能力。
这两年,虽然大家都说环境不好,但郑州的电商环境一直在向上,状态越来越好。我们的感受是,赚钱机会遍地,无非就是大家在策略和打法上能优化多少。
第一个,小红书面临的“内容活人感”与“商业变现效率”之间的平衡难题,是所有内容平台商业化过程中都会遇到的矛盾。
郑州帮这种类型的电商卖家的出现,是这种“既要又要”逻辑之下的必然结果。
第二个,郑州帮的崛起,反映了中国电商从“平台中心化”向“内容去中心化”的演进。
第三个,郑州电商、河北制造这类新生电商力量的崛起,标志着中国商业版图也在发生深刻变化,从传统的“沿海vs内陆”格局,转向“流量认知+既有产能”的分工。
第四个,专业团队打造的“素人种草”内容模型能够生效,反映了在某些环境里,消费者对“效率”的需要超过对“真实”的追求。
现代消费者面临的不是信息稀缺,而是信息过载。在这种情况下,是“真实但低效”更有价值,还是“快速切题”更有价值?这个问题不光出现在郑州帮的笔记里,也出现在2025年的脱口秀舞台上。它对品牌营销策略、消费决策模式,以及整个商业诚信体系,可能都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第五个,引起网络关注的郑州帮与小红书的“猫鼠游戏”,实际上是商业创新与平台治理的缩影。Tom对Jerry也是又爱又恨的。
时代是没有错的。也许,这种博弈本身就是数字经济的活力体现。所以,解决的关键不是消灭博弈,而是让博弈在合理的边界内进行。
郑州帮与小红书,各有各的正义信念,双方不断试探最优解的过程,也就是给商业生态试错和打样的过程。
来源|《新冀商传奇》栏目
作者|海潮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牛作交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