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王悦
时间:2025-11-24 10:29

冀时客户端报道 定州市孟家庄村南临孟良河故道、北距唐河数里,由于交通便利,这里自古就是文化兴盛、物阜民丰之地。近年来,村里致力于打造“非遗技艺+儒家文化+红色文化”文旅融合模式,让千年古村焕发新活力。今天请关注系列报道“村村有名头”之《定州孟家庄:千年古村焕新生》。

孟家庄在宋代名叫孟庄,是北方较大的丝绸交易市场。缂丝被尊为“织中之圣”。《中国全史》指出,缂丝以定州生产的最为有名。南宋缂丝织造技艺名匠沈子蕃是孟家庄村人。他的名作“缂丝梅鹊图轴”是北京故宫博物院十大镇馆之宝之一。
孟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磊说:“北宋是织造鼎盛时期,给皇上进贡的缂丝中,定州占了百分之二十。那会儿,我们村不仅是姓郭的家族做,很多人都在做。”

孟氏书院是儒士学子传道受业解惑之地,最早由孟子的后人创办。张磊指着至今保留的孟氏书院的残垣断壁告诉记者这座书院的年代可追溯到清朝,当时十里八村富裕人家的孩子都来这儿念书。为弘扬古典文化,而今村里复建了一座颇具古朴之风的孟氏书院。

“临近过年,在孟氏书院有市里书法家协会、美术家协会的老师过来,免费教孩子们学习书法和画画。”张磊说。
抗战时期,孟家庄是晋察冀三分区活动范围。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革命英雄朱仰兴和李湘都分别在村里参加过抗日锄奸活动。朱仰兴甚至壮烈牺牲于此,聂荣臻司令员曾亲自为他主持召开追悼会。

如今,孟家庄依托丰厚的历史文化根基,先后建立起定州缂丝展览馆、沈子蕃纪念馆、魁星阁等建筑和朱仰兴纪念馆、李湘纪念馆、抗日英烈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磊表示,每年参观这些景点之后去抗日英烈纪念碑祭拜祭扫的人,多达上万人次。

张磊口中姓郭的人家传承缂丝织造技艺已经到了第九代。郭家的缂丝工坊也成了游客的网红打卡地。在原有传统缂丝产品基础上,这里的缂丝手艺人不断研发各种摆件、箱包、耳饰等新品类,其产品远销海外,年销售额达几百万元。

定州市郭氏缂丝有限公司第九代传承人郭飞说:“像收藏级别的织品会走向一些博物馆做非遗类的收藏;一些喜欢传统文化的人自己购买收藏;还有一些文创类产品比较受年轻人的喜欢。”

2010年至今,企业免费培养了百余名村民学习这门技艺。李丹织了十二年缂丝。她表示,在不耽误家里干农活和接送孩子上下学的前提下,这门手艺每年能给自家带来八九万的收入。

奋进中的孟家庄不断让乡村根脉焕发新生。孟家庄村党支部书记张磊表示,一方面以抗日英烈纪念碑、朱仰兴纪念馆为核心,赓续红色血脉;另一方面,是新建村史馆,系统梳理村奋斗历程与风土人情,让它成为承载乡愁、教育后人的精神家园。在此基础上,将同步推动特色农业与文化产业,尤其是发展缂丝特色文创产品,让红色记忆、历史传承与产业创收相互促进,走出一条有底蕴、有活力的乡村振兴之路。
记者|寇霞
编辑|王悦
责编|安倩
编审|邓菲
监制|冯慧杰
终审|边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