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固安:灵巧双手塑造艺术之美

来源:廊坊传媒网

责编:崔晓锋

时间:2022-02-09 10:54:34

邢坤正在给作品上色。 记者 张泰源 文/图

模样千变万化,色彩古朴典雅,体态轻巧精致,质地结实耐用,亭台楼阁、戏剧脸谱,一颦一笑、一窗一门皆蕴古风。这就是我国历史悠久且独一无二的民间艺术——纸雕。

纸雕源自清乾年间,至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因作品和实物相像,又名“相子”,创始人为固安县邢氏。邢氏先祖以泥塑、脱纱、木雕为基础,以纸为原料,创造出了“固安相子”,填补了从古至今用纸为原料做立体圆雕的空白。

近日,记者来到固安县牛驼镇林城村,探访了邢氏纸雕第五代传承人邢坤。

纸雕技艺推陈出新

从邢坤的高祖起,邢氏一脉皆为纸雕手艺人。“1845年,高祖在北京前门外大栅栏创立‘恒聚斋’,主要为皇家寺院做建筑小样和寺庙佛像、祭品等,有泥塑、木雕和纸雕。其中,纸雕的物件因其质地轻盈,不易变形,很受客户欢迎。”邢坤说。

57岁的邢坤自幼喜欢画画。13岁那年,在爷爷、父亲的影响下,他学起了纸雕;16岁时,他掌握了制作技艺。此后,为了生计,他当过木工,做油漆彩画,学过古建筑木结构设计等。这一系列学习和社会实践,使邢坤积累了深厚的雕塑和彩绘手工技法。

邢坤介绍,邢氏纸雕最早源于寺庙塑像和油漆彩画,包括泥塑、汉代大漆脱纱雕塑工艺。后来在邢氏祖上艺人的努力下,慢慢进行京剧脸谱和戏剧帽饰的制作,邢氏纸雕艺术发展到高峰期。

考验匠人手上功夫

走进邢坤的工作室,到处有纸雕的影子,墙上挂着孟良、樊梨花的纸雕脸谱,桌上摆着纸雕关羽像,刻刀、油漆、刷子、砂纸等制作工具一应俱全。

纸雕做工包括糊艺、绘画、油漆、雕刻、古建设计等。制作时,先用泥胚塑形,再用浸过桐油的生宣纸一张张地粘贴上去。大概粘合30多层后,用刻刀和自制的工具直接在上面雕刻。雕刻完毕后,经过晾干、取泥、打磨、彩绘等处理。

谈及制作工艺,邢坤娓娓道来:“完整的纸雕有30多道工序,涉及7种工艺类型。手艺人必须具备深厚的雕塑、彩绘技术,做出来的成品才会体积轻、不褪色、不怕水、不易变形且保存持久。”

2007年,邢坤耗时11个月,为2008年奥运会制作了一组纸雕北京四合院小样,并应邀到北京自然博物馆参展。这座纸雕四合院正房高51厘米,长91厘米;厢房高46厘米,长51厘米,门窗花棱、明柱灯笼、大门台阶应有尽有,设计造型的最大误差不超过2毫米。

打破传统传承

我国高度重视传统文化,近年来,对非遗保护投入的力度也非常大,邢坤和邢氏纸雕不断被人们关注。2012年,固安相子(纸雕)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4年,邢坤被评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为了不断推广邢氏纸雕,2012年,邢坤在永清县龙虎庄乡杨迁务村租了十间房作为工厂,雇了10多名学徒,主要生产工序简单、制作时间短的工艺品;他个人则主要承接工序繁琐、制作难度大的艺术品。

近几年,邢坤带着他的作品多次参加各种展会,获得了业内的认可,还收获了很多订单。

为了传承这项技艺,邢坤打破了只传家人不传外人的传统。“这一门手艺谁做都行,只要有人想学,我会毫无保留地教给他。但前提是,学员一定要有恒心,不能半途而废。”邢坤说。如今,邢坤的一双儿女承接了祖辈的衣钵,成为邢氏纸雕第六代传承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