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市废弃矿山年底将全部披上绿装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齐书瑾

时间:2020-06-12 09:01:39

河北新闻网讯 昔日挖山采矿,富了口袋却破坏了环境;今朝治理矿山,修复生态再现绿水青山。笔者从三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了解到,到今年年底,河北省三河市曾开采40余年、面积达22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将全部披上绿装。

沿着首都地区环线高速蒋福山高速口驶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十个红色大字招牌映入眼帘。在三河东部矿山治理区五期项目现场,数十台挖掘机、运输车、碾压机往来穿梭,机声隆隆。已种植成活的乔木、灌木绿意盎然,与旁边光秃灰白的岩土形成鲜明对比。

“我们预计投资80亿元,对22平方公里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治理。目前通过采取消灾除险、削高填低、覆土植绿等措施,已完成矿山治理面积6.6平方公里,共计植树110万株,植草2900亩。” 三河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局长李宏亮介绍,他们现在正对剩余15.4平方公里的矿山进行治理,到今年年度项目全部完工后,废弃矿山将全部披上绿装。

三河市78平方公里的东北部山区,蕴藏着白云岩、紫砂页岩、红粘土等非金属矿产资源,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进行开采,曾是北京市重要的建材供应基地。挖出了“金山”,却毁了“青山”,经过40余年开采,三河东部山区被破坏的矿山面积达22平方公里,不仅破坏了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也影响了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

修复生态治理废弃矿山,还乡亲们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从2016年至今,三河市开展了废弃矿山治理攻坚战,关停了全部22家采矿企业,彻底结束了矿山开采历史。同时,按照“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治理思路,持续推进东部矿山的生态修复治理,探索消灾除险、生态复绿的矿山综合整治之路。

通过实地勘察和科学论证,三河市确定了“先易后难,示范带动”的修复治理路径。2017年,他们启动了示范工程一期项目,完成了52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积累了修复经验。2018年,创新“不征地、不租地,土地经营权、所有权不变”思路,当年完成35座地形复杂、治理难度大的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并通过省级专家组验收。2019年,剩余废弃矿山治理全面铺开,完成了10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多处山体出现山泉自流的现象,矿山生态环境进一步好转。今年以来,12个责任主体灭失矿山治理任务土石方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年底之前废弃矿山治理任务将全部完成。

三河市少雨少水,矿区地下多是岩石,矿山覆绿后,如何保证植被存活?他们通过多次对土壤的厚度进行探索研究,最终确定一米左右是最佳土壤覆盖厚度,有效保证了植被成活率。填方区域与挖方区域交界处由于密实度不一,易造成水土流失,他们通过对回填土颗粒级配进行优化,找到了合适的级配系数,按照粗、中、细三种程度进行密实,通过把细颗粒填充到粗颗粒中,达到了较高的的密实度,水土流失的难题得到有效化解。昔日采矿破坏了山体结构,很多地方形成了残山、断壁,坡面陡峭,覆绿难度大,他们采用高次团粒喷播技术,将凝胶材料、土和草籽混合喷到坡面,实现了被破坏山体重新覆绿……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三河东部矿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五期)项目经理王家伟说,随着生态修复中的一个个难题被攻克,三河废弃矿山重新焕发了生机。

废弃矿山治理投入巨大,三河市采取了“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资金投入方式。截至目前,他们累计利用中央财政资金5.9491亿元,配套地方财政资金14.7亿元,同时撬动吸引社会资金60亿元。

在矿山治理生态修复中,三河市针对东部矿山地形地貌,兼顾现阶段生态治理与未来转型发展,最大限度地整理可利用地,预计可新增土地1.5万亩。同时,三河市超前谋划路网、电网、水网,实现网络信号全覆盖,借力废弃矿山治理推动经济转型,打造生态、生产、生活相协调的“绿色创新区”。他们将规划建设千亩林地、万亩花海,为未来发展休闲生态旅游奠定基础,力争把东部山区建成当地百姓的“绿色银行”。(通讯员周禹佳、刘伟)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