廊坊市打出扬尘污染防治“组合拳”

来源:廊坊都市报

责编:齐书瑾

时间:2020-07-14 09:28:58

市大气办通报2020年上半年全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

我市打出扬尘污染防治“组合拳”


廊坊日报讯 记者日前从市大气办获悉,2020年以来,我市始终把扬尘污染防治作为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确保年度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完成的一项重点工作,全市上下按照《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相关要求,统筹疫情防控,积极探索实施适合我市实际措施、办法,推进我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尽管取得一定成效,但也要清楚认识到,当前我市扬尘污染防治工作还存在短板和不足。尤其在降尘量方面,2017年-2019年我市降尘量连续3年不降反升,今年1至5月份,廊坊市区降尘量均值为9.8吨,同比上升14.0%,特别是在3至5月份,我市降尘量连续3个月出现不降反升,形势十分严峻。

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5.04,同比下降10.5%,六项污染指标除臭氧同比上升3.6%、CO同比持平外,其余指标均出现不同幅度的下降,其中PM10平均浓度为79微克/立方米,在京津冀城市正排第6名,同比下降18.6%。各县(市、区)中PM10浓度倒排前三依次为霸州市、大城县、文安县,同比变化率倒排前三的是香河县(同比持平)、文安县(同比下降3.0%)、霸州市(同比下降4.5%)。且近三个月香河县、霸州市、文安县和安次区PM10同比变幅较差,均2个月在11个县(市、区)中倒排前3名。

我市在扬尘污染防治过程中,存在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不均衡,部分县(市、区)PM10和降尘量管控不到位。市区PM10浓度整体要好于周边县(市),市区周边县(市)的管控力度较弱,扬尘污染防治水平需进一步提升,防治力度需进一步加强;不同县(市)之间差距明显,PM10和降尘量数据最高与最低的县(市)之间差距过大,1至6月份PM10浓度最高的霸州市(106微克/立方米)和最低的三河市(81微克/立方米)相差25微克/立方米;1至5月份降尘量最高的永清县(11.6吨)和最低的霸州市(6.5吨)相差5.1吨,虽然有地域因素,但也说明个别县(市)对重点区域存在的问题抓得不紧,研究得不透,扬尘污染防治责任压力传导不到位,没有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持续落实扬尘污染防治各项管控措施,尤其在《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正式实施后,将扬尘污染防治的理念传导到个人、企业、相关部门。广泛运用无人机、高点视频监控等监测手段,强化日常巡查、专项督查检查、开展专项执法等行动,在扬尘污染防治工作上打出一套“组合拳”。推进大数据监管平台交办制度完善,扎实推进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切实做到不留死角、不留隐患。但个别县(市、区)存在着扬尘污染防治力度不够、整改处罚措施不到位、问题反馈整改效率低下等情况。市大气办组织市“双联办”对市主城区开展常态化巡查基础上,积极联合市住建局等市直有关部门,对市主城区开展联合执法检查行动,针对各类建设施工工地,深入开展扬尘污染防治帮扶指导工作。从上半年市主城区扬尘污染巡查帮扶情况来看,建筑施工工地抑尘措施不到位、施工现场围挡标准不高、车辆冲洗设施不到位、建筑垃圾清理不及时、裸土苫盖不完整和部分问题整改不及时、处罚不到位等问题比较普遍,在帮扶检查中屡次发现存在扬尘污染问题。

下一步,市大气办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严格按照《河北省扬尘污染防治办法》规范要求,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水平。要开展不定期明察暗访,进一步加大督查力度,及时清除工作中发现的隐患。同时,加强问题梳理,针对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查漏补缺,完善制度,研究制定稳定且长效的工作机制,确保问题得到根本解决。市住建局要进一步发挥对全市各类建筑、施工工程的扬尘防治及城市规划区内道路清扫、洒水等降尘工作的监管责任,要积极会同市直有关部门严格各类建筑、施工工程监督管理,加强在建项目、拆迁工地现场检查和监督执法力度,切实落实建筑施工工地“六个百分百”和两个全覆盖要求。

突出问题重点,狠抓工作落实。各地、各部门对涉及扬尘污染的工地、裸土、路段等进行深入细致的摸底排查,确保每个点位、每个环节都有人抓、有人管,不留死角,全面覆盖。降尘量突出的永清县、广阳区、安次区、文安县,要坚持目标导向、结果导向,深入结合工作实际,制定细化整改方案。各县(市、区)、廊坊开发区和市直有关部门每半月将辖区及分管领域扬尘污染防治工作开展情况报送市大气办。

加大帮扶指导,强化动态管理。各地、各部门要持续加大对扬尘污染防治工作的监管力度,强化属地监管职责,压实部门责任,夯实主体责任。要充分运用4月份全市扬尘污染防治攻坚月专项行动工作成果,持续对1109个全口径扬尘污染源进行常态化监管,不断核实、更新污染源台账,切实将扬尘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要严格落实差异化管控要求,优化服务帮扶,坚持精准、科学科技、依法执法,倒逼主体责任提升管控水平。要加强环境执法,特别是对违法情节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坚决杜绝以罚代改、以停代治,坚决杜绝“一刀切”。(记者 苗月平 通讯员 卢艳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