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薛晓岩
时间:2023-11-29 19:05:56
眼下正是"北鸟南迁"高峰期,我台多路记者蹲点我省鸟类迁徙通道及重点河湖湿地,讲生态新故事,看环保新成效。
作为全省唯一的国家重要湿地,沧州南大港因自然的原生态环境成为鸟类迁徙的重要"补给站"。东方白鹳、斑头秋沙鸭、白鹭等数百种鸟类在此停留。《生态筑巢鸟翩跹》,来看蹲点记者的新发现。
天刚蒙蒙亮,田俊祥就整理起了属于摄影师的"飞机和大炮"。自从2018年迷上拍鸟以来,近千个早晨他都是如此。
南大港湿地鸟类摄影爱好者 田俊祥:
早晨起来,鸟正是从安静到活跃,早上是它觅食的一个关键点,而且早晨的光线好。现在湿地鸟很多,得有上万只,这个季节正是候鸟迁徙季节,不但鸟多,而且还能拍到一些珍贵的鸟。
(我们这次主要是想拍点什么呢?)
想拍到东方白鹳。
东方白鹳呢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018年我拍过一次,但是那次拍得不太好,这一次我想再尝试一下。
东方白鹳,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判定的濒危物种,它身着"白衣黑裙",双腿修长,颈部时常弯成漂亮的S型,因体态优雅,被称为"鸟中君子"。今年秋季开始,东方白鹳从西伯利亚、我国东北等地,陆续迁飞到南大港,第一批有50余只,但在75平方公里的湿地中搜寻它们,还是有些难度。就在田俊祥要习以为常地接受"失望"时,转机来了。
南大港湿地鸟类摄影爱好者 田俊祥:
东方白鹳!
(有了?)
有了有了!你看,看到了吧?
(啊,这两只!)
对对对对对。
(这是东方白鹳。)
太漂亮了!
(这很难拍到吧?)
很难拍到!东方白鹳的美就是白衣黑裙。
它什么时候从天上落下来你也不清楚,就不知谁能赶上机会就拍到。(不过)身边拍鸟的这些个朋友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这几年湿地鸟的数量越来越多,能拍到一些珍稀的鸟类。
当记者来到南大港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观看智能监测影像时,产生了和田俊祥一样的感受,珍稀的鸟儿真的不少!巧合的是,当工作人员调出北部修复区的实时画面时,我们又一次见到了那熟悉的身影。
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宣传科科长 张景兴:
真是东方白鹳!吃鱼呢!还是觅食的一个动作。我天,这珍稀画面。
东方白鹳对生存环境要求很高,被视为良好湿地生态环境质量的指示物种,为什么珍稀的鸟儿越来越青睐这片"乐土"呢?
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宣传科科长 张景兴:
2020年以来咱们是主要针对的南大港湿地北侧有养殖池塘区域进行的生态修复。封闭性管理,不打扰监测,不刻意地去喂食,减少人为干扰,就实现鸟类的把它当做自己的家一样。
给鸟的"家""装修",南大港湿地清理围堤长度4.54千米,完成生态修复面积108.8公顷,在水域、浅滩、生境岛组成的自然湿地结构上,鸟儿们大如东方白鹳,小如雁鸭类以及鲫鱼、草鱼、虾蟹等水生生物都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再各自繁衍、形成食物链,最终造就了一个自给自足的生态循环系统。
南大港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局宣传科科长 张景兴:
2020年开始修复,2021年的时候就达到了10960只,2022年的时候整个迁徙季达到了2万余只。
今年刚入冬,湿地北部修复区观测到的鸟类总数就已超过5万只,目前数量还在增加。
游客:
看着鸟自由地飞,感觉烦心的事都跟着飞走了!
游客:
湿地这块现在是越来越好,我们俩没事就过来转一转,感觉在这特别好、特别放松!
南大港湿地鸟类摄影爱好者 田俊祥:
当你拍鸟的时候,你实际上在和这个生命链接。
"心灵港湾、富氧之乡、康养福地、观鸟天堂",随着南大港湿地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像东方白鹳这种珍稀鸟类跃然眼前的偶然惊喜将成为人们必然的欢喜。
沧州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 何冬梅:
沧州市湿地总面积约1588.5平方公里。下一步,沧州将立足全市生物多样性的特点和保护需求,做好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申遗工作,全面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和治理水平,以更加优美的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