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崔晓锋
时间:2025-07-08 08:36
在邢台威县,无论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还是安全隐患、投诉举报,不少群众遇到问题,都会在“民情通办”平台上留言反映。日前,威县“民情通办”服务平台被新华社点赞。这个平台好在哪儿?为什么会得到群众认可?
一网通办的治理智慧
平台最显著的特征是打破部门数据壁垒,提升信息整合能力。通过归集14类民生热点问题和16项基层治理职责,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孤岛”串联成治理大数据,实现“一网统揽、一码汇总、一键通办”。这种整合不是简单的物理叠加,而是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化学融合。原本令人迷惘的“找谁管”之困,在指尖一点悄然消解。比如,当土地纠纷当事人扫描“民情码”时,系统能自动关联自然资源部门的测绘数据和司法部门的调解资源,形成解决问题的“组合拳”。值得注意的是平台探索实行的“三首负责制”,通过首问、首办、终身三个维度的责任绑定,确保每个诉求都有明确的责任人全程跟踪,这种制度设计让数字治理不再停留于表面流转,展现出强大的服务潜力与创新活力。
温度与精度并重的服务革新
平台成立几年来,威县不断探索基层治理数字化,提升行政效能。以简易事项为例,政策咨询办结时限由1个工作日压减为1小时,电梯维修办结时限由3个工作日压减为1个工作日。平台还嵌入DeepSeek智能应用,通过定期分析热点问题、解读民生诉求等关键数据,助力各级部门精准施政,为推动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样本依据和科学参考。平台好不好用,群众说了算。自威县“民情通办”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受理群众诉求5.26万件,解决率98.2%,群众满意率96.7%(数据截止到2025年5月)。这种“技术赋能+人文关怀”的模式,正是新时代“枫桥经验”的生动诠释。
民评民议的监督闭环
细细研究这个平台,最值得称道的是“部门评价”机制。群众不仅能在手机上追踪办理进度,更能对处理结果进行满意度评价,这些评价直接关联部门绩效考核。这种将评判权真正交还群众的做法,形成了“收集—办理—反馈—评价—改进”的完整治理闭环。与此同时,威县直面地方发展中的营商环境和执法监督这两大治理难点,将“客商投诉中心”与“政法队伍作风纪律监督”纳入系统,不断拓展平台的治理外延,提升企业和市民对政府效能的信心。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民情通办”以智慧网格承接万千民生微光,威县的实践告诉我们,基层治理现代化只有以人民为中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改革才能出成果、见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