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韩增发
时间:2025-09-30 06:08:30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每个中国人的心中都藏着一个田园梦。作为农民的儿子,我心中的田园,是金黄的麦浪在田野间起伏,是沉甸甸的果实压弯枝头,是青山远黛间掩映的老屋,是一张张质朴脸庞上洋溢的温暖笑容……那里有丰收的喜悦,有怡人的景致,有和睦的乡情,更有属于平凡人家的幸福图景。
这样的期盼,曾牵引着一代代人离乡奋斗,也激励着一代代人回乡建设。而随着乡村全面振兴的深入推进,我们蓦然发现,梦想正在成为现实。如今的燕赵大地,一幅“粮满仓、村如画、业兴旺”的画卷,正在青山绿水间徐徐展开。

农业,正迎来一场“智慧革命”。民以食为天,粮安则天下安。从“靠天吃饭”到“靠科技增收”,现代农业展现出全新气象:石家庄赵县的光辉农机服务合作社,利用北斗导航精准播种,每亩土地都能“物尽其用”;保定望都的高优农技合作社,使用遥感技术实时监测作物长势,让病虫害无所遁形;衡水景县的家庭农场,利用植保无人机“一喷三防”,一天完成六人工作量;邢台南和区10万亩农田,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轻轻一扭灌溉施肥精准到位;邯郸成安县种粮大户用上无人收割机,确保颗粒归仓,每亩多收几十斤……从种到收,越来越多的“黑科技”全流程大显身手,数字技术与千年农耕智慧交融,农民从“会种地”迈向“慧种地”。2025年,河北全省夏粮播种面积、单产、总产继续保持“三增长”,总产量突破306亿斤,创历史新高,“中国饭碗”装得更满、端得更稳。

农村,正经历一场“美丽蜕变”。曾几何时,“脏乱差”是不少乡村的标签。而今,泥泞土路变身沥青大道,垃圾堆放点建起健身广场,卫生厕所取代露天旱厕,闲置老宅焕新为网红民宿……截至2024年底,河北已建成超1万个和美乡村,打造33个省级重点片区,从环境整治到公共服务,从基础设施到乡风文明,乡村实现由表及里的升华。爱心食堂温暖留守老人,红白理事会扭转攀比之风,“公益红娘”传递重情轻礼新风尚……乡村的“颜值”与“气质”同步提升,田园诗意不再遥远。

农民,正拥抱一种“踏实富足”。腰包鼓不鼓,农民最在乎。乡村全面振兴,最终是要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河北各地依托地域特色,做好“土特产”大文章:保定阜平的“老乡菇”年产值近10亿元,邢台内丘的富岗苹果经128道工序身价倍增,唐山迁西的板栗产业链综合产值突破25亿元,保定冰柿成为各大超市的明星产品……河北主要“菜篮子”产品占北京市场份额超过四成,曹妃甸河豚、昌黎扇贝、赵县雪花梨、馆陶黄瓜、大名小磨香油、丰南大米、张北莜麦等等,越来越多的“土特产”火爆出圈,实实在在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2025年上半年,河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008元,增长5.8%。数字背后,是千家万户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生活。

今日燕赵,田野生金,村庄如画,产业兴旺。“十一”假期来了,不妨暂别城市喧嚣,返乡走走,在秋色斑斓中寻味乡愁,在稻香果甜里感受诗意——原来,“诗和远方”,从未远离,它就在我们扎根的土地上,在家乡的晨曦与暮色间,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