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点通】轻中重危全覆盖,河北中医药抗疫有“方”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宋海鸥

时间:2022-03-28 10:43:41

麻桂紫生香

荆防细辛羌

白白苍耳子

辛夷包着尝

中药药名速记歌诀《解表药》

这首中药药名速记歌诀,包含了麻黄、桂枝等13味发散风寒药,在新修订的《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诊疗方剂中,都能找到它们的身影,其中麻黄的药方“出勤率”高达66.7%。

中医药在抗击新冠中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

河北省新冠肺炎中医防控专家组常务副组长 梅建强:

既往经验已经证明,中医在新冠病毒的抗疫当中,发挥了全程的作用。无论是普通人的预防,还是轻型、重型、危重型的治疗,各个阶段,中医及时介入,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医诊疗 博大精深

分型论治 各显其能

让我们通过下列药方

领略河北中医药在抗击疫情中的

汗马功劳


主要

河北省新冠肺炎中医防控专家组常务副组长 梅建强:

在这次诊疗方案中,我们增加了无症状感染者的中医治疗。在轻型病例中,增加了浊毒袭表证这个类型,对当前奥密克戎流行毒株的防治,就有了更多的针对性。


轻型


1、浊毒袭表证

临床表现:

发热微恶寒,或不发热,头痛,肢体困重,乏力,咳嗽,咽喉疼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推荐处方:

藿香12g   银花15g   连翘12g   升麻9g

桔梗9g    薄荷9g    牛蒡子9g  芦根15g

柴胡12g   羌活12g   神曲9g    生甘草9g

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饭前服用。

2、寒湿郁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闷憋气,纳呆,恶心,呕吐,腹泻或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胖齿痕或淡红,苔白厚腻或腐腻,脉濡或滑。

推荐处方:寒湿疫方

生麻黄6g    生石膏15g   杏仁9g    羌活15g  

葶苈子15g   贯众9g      地龙15g   徐长卿15g

藿香15g     佩兰9g      苍术15g   云苓45g  

生白术30g   焦三仙各9g  厚朴15g   焦槟榔9g  

煨草果9g    生姜15g

服法:每日1剂,水煎600ml,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饭前服用。

寒湿疫方亦适用于普通型患者。




无症状感染者


推荐处方:

藿香9g   苍术9g   金银花 12g   连翘12g  

升麻9g   麦冬9g   芦根12g      防风9g    

生甘草6g

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两次服用,连服7天。


确诊病例


推荐处方:清肺排毒汤

基础方剂:

麻黄9g  炙甘草6g  杏仁9g   生石膏15~30g(先煎)

桂枝9g   泽泻9g    猪苓9g   白术9g

茯苓15g  柴胡16g   黄芩6g   姜半夏9g

生姜9g   紫菀9g    冬花9g   射干9g

细辛6g   山药12g   枳实6g   陈皮6g

藿香9g

服法:传统中药饮片,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两次(饭后40分钟),温服,3剂为一个疗程。如有条件,每次服完药加服大米汤半碗,舌干津液亏虚者可多服至1碗。


普通型

1、湿毒郁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咳嗽痰少,或有黄痰,憋闷气促,腹胀,便秘不畅。舌质暗红,舌体胖,苔黄腻或黄燥,脉滑数或弦滑。

推荐处方:宣肺败毒方

基础方剂:

麻黄6g   炒苦杏仁15g   生石膏30g  薏苡仁30g

麸炒苍术10g  广藿香15g   青蒿12g   虎杖20g

马鞭草30g   芦根30g    葶苈子15g   化橘红15g

甘草10g

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2、寒湿阻肺证

临床表现:低热,身热不扬,或未热,干咳,少痰,倦怠乏力,胸闷,脘痞,或呕恶,便溏。舌质淡或淡红,苔白或白腻,脉濡。

推荐处方:

苍术15g    陈皮10g    厚朴10g    藿香10g

草果6g     生麻黄6g   羌活10g    生姜10g

槟榔10g

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3、疫毒夹燥证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肌肉酸痛,流涕,干咳,咽痛,咽痒,口干、咽干,便秘。舌淡、少津,苔薄白或干,脉浮紧。

推荐处方:宣肺润燥解毒方

基础方剂:

麻黄6g    杏仁10g    柴胡12g    沙参15g

麦冬15g   玄参15g    白芷10g    羌活15g   

升麻8g    桑叶15g    黄芩10g    桑白皮15g

生石膏20g

服法:每日1剂,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重型
1、疫毒闭肺证

临床表现:发热面红,咳嗽,痰黄粘少,或痰中带血,喘憋气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恶心不食,大便不畅,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推荐处方:化湿败毒方

基础方剂:

生麻黄6g      杏仁9g    生石膏15g    甘草3g

藿香10g(后下) 厚朴10g   苍术15g      草果10g

法半夏9g    茯苓15g  生大黄5g(后下) 生黄芪10g

葶苈子10g   赤芍 10g

服法:每日1~2剂,水煎服,每次100~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饲。



2、气营两燔证


临床表现:大热烦渴,喘憋气促,谵语神昏,视物错瞀,或发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绛少苔或无苔,脉沉细数,或浮大而数。

推荐处方:

生石膏30~60g(先煎)    水牛角30g(先煎)

知母30g   生地30~60g   赤芍30g   玄参30g

连翘15g   丹皮15g       黄连6g    竹叶12g 

葶苈子15g 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剂,水煎服,先煎石膏、水牛角,后下诸药,每次100~200ml,每日2~4次,口服或鼻饲。



危重型


内闭外脱证


临床表现:呼吸困难、动辄气喘或需要机械通气,伴神昏,烦躁,汗出肢冷。舌质紫暗,苔厚腻或燥,脉浮大无根。

推荐处方:人参15g、黑顺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苏合香丸或安宫牛黄丸。





主要



治疗确诊病例的清肺排毒方、普通型病例的化湿败毒方、重型病例的宣肺败毒方,是中医运用整体性、调和性思维筛选出的临床证实有效的方剂,成为抗疫“利器”。追根溯源,每一个方剂背后,都有彰显中医药博大精深的经典古方。

清肺排毒方

清肺排毒方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中医临床治疗首选方剂。以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的经方为指导,由麻杏石甘汤、射干麻黄汤、小柴胡汤、五苓散四个方剂21味药有机组合而成。临床上,适用于发热、疑似病例,以及轻型、普通型、重型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应用广泛。

四个经典处方各有特色: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退烧效果好,由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都可以用它,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肺炎。

射干麻黄汤(射干、麻黄、生姜、细辛、紫菀、款冬花、五味子、大枣、半夏、五味子、大枣)有化痰祛痰的作用,凡是呼吸道咳嗽用它的机会都比较多,尤其是寒痰的咳嗽,一开始就用效果更好。此次疫情为湿毒疫,五味子性酸有收敛之性,大枣有补益作用,表邪未清不宜使用,故新方去除。

小柴胡汤(柴胡、半夏、甘草、黄芩、生姜、人参、大枣)善治感冒,风寒感冒、风热感冒症状分辨不清楚时,都可以用它,且药性平和,孕妇感冒时也是首选。人参、大枣均为补益药,故新方去除。

五苓散(泽泻、猪苓、白术、茯苓、桂枝)治疗水湿停留的常用方剂,在古代也常常用于治疗疫病,尤其是伴有脾胃运化失司的患者更为适宜。



化湿败毒方


此方被国外朋友亲切地称为“Q-14”。Q取英文谐音CURE,治愈、解药的意思,“14”表示这张方子是由14味药组成,是中医对中国疫情乃至世界疫情做出的巨大贡献。

化湿败毒方由多个经典名方化裁而来。

上焦选取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宣白承气汤(生石膏、生大黄、杏仁、瓜蒌皮)中的部分药物,起到宣肺清泄、疏散的作用;

中焦则选取达原饮(槟榔、厚朴、草果、知母、芍药、黄芩、甘草)、藿香正气散(大腹皮、白芷、紫苏、茯苓、半夏曲、白术、陈皮、厚朴、苦桔梗、藿香、甘草)中能够化湿和胃的药物,起到斡旋中焦的作用;

下焦选取桃仁承气汤(大黄、芒硝、桃仁、当归、芍药、丹皮)、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的部分药物,通达下焦;

针对免疫系统的损害,参考黄芪赤风汤(黄芪、赤芍、防风)、玉屏风散(防风、黄芪、白术),达到补气扶正、调理气血,增强机体抵抗力的作用。


宣肺败毒方

宣肺败毒方是中医古代验方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国家新型冠状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普通型湿毒郁肺症推荐处方。

宣肺败毒方参考了4张经典处方:

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甘草、石膏);

麻杏薏甘汤(麻黄、杏仁、炙甘草、薏苡仁);

千金苇茎汤(芦根、冬瓜子、薏苡仁、桃仁);

葶苈大枣泻肺汤(葶苈、大枣)。

整个处方以麻杏石甘汤宣肺平喘,解表散邪为君药。芦根清热;生薏米祛湿;葶苈子泻肺行水,下气平喘,共为臣药。加苍术,藿香以驱湿邪;虎杖清热解毒针对湿毒疫,抑杀冠状病毒作用明显;马鞭草活血通络络散结,助清肺活络;化橘红利气消疾,化痰止咳;青蒿清热凉血退蒸,善退阴虚潮热,共为佐药。诸药并用,宣清并施,标本兼治,共奏宣肺化湿,清热透邪,泻肺解毒之效。该方中清肺化痰药橘红能够帮助把深部的黏稠痰给咳出来、排出来。因此使用该方治愈的患者没有一例出现“复阳”。

正如匈牙利前总理迈杰希·彼得盛赞:“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

中医药迸发出卓绝力量

给了我们战胜疫情的坚定信心

在疫情常态化下的今天

我们该如何防疫

《河北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六版)》

给出了科学方法

↓↓↓



主要


密切接触人群预防方


参考方药:

藿香12g  金银花15  连翘12  麦冬12 

芦根12g  升麻9g    防风9g  黄芪15g  

生甘草6g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可连续服用5~7天。


普通成人预防方


参考方药:藿香6g  麦冬6g   升麻6g  防风6g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老年体虚易感冒者

参考方药:黄芪10g  防风6g  佩兰6g  金银花6g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儿童预防方

推荐方:太子参5g   防风3g 金银花3g  炒山楂3g

用法:开水冲泡,代茶饮。




主要


河北省新冠肺炎中医防控专家组常务副组长 梅建强:

我们对普通大众居家防疫提出了居家防护“九字诀”:静心气、扶正气、避浊气。


1、静心气 

(1)保持精神内守,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勿躁勿虑勿恐慌。

(2)积极联想。主动去联想一些积极、放松的场景,以利改善心态。

(3)放松训练。利用意念依次对手部、上肢、头部、下肢、双脚等各部位进行放松,最后达到全身放松的目的。

(4)正确释怀。通过写日记、亲朋间的有效沟通,或者寻求专业人士帮助等途径和方式,宣泄不良情绪。

2、扶正气

(1)饮食宜清淡、规律,营养搭配均衡,多饮水,多食用水果、蔬菜及牛奶、鸡蛋等。

(2)作息应规律,保证充足睡眠。

(3)适当多喝水;少食油腻、煎炸、烧烤、辛辣食物;不宜过多进食生冷寒凉的水果。

(4)适当锻炼身体,避免过度疲劳。推荐普遍采用八段锦、养生桩、太极拳、六字诀等,每天进行练习。


3、避浊气

(1)勤通风,戴口罩,注意手卫生,避免到人群聚集场所,保持居室卫生清洁、空气流通,以切断传染源。

(2)做好环境卫生工作,保持生活、工作场所干净、整洁。

(3)香囊参考处方:藿香、佩兰、金银花、桑叶、菊花、薄荷、冰片等份。

使用方法:共研细末,装于布袋中,挂于室内,或随身佩戴。孕妇及有过敏性疾病(如哮喘、鼻炎等)者不建议使用。



编审:郭育卿

监制:谷霄燕

编辑:宋海鸥 韩维 孔德琳 

视觉:刘然

综合自:河北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河北中医药、CCTV10科教频道《健康之路》、北京药学会、新华网等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