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杨磊
时间:2023-03-28 11:48:52
冀时客户端报道(河北台 任亚栋 李德财 许丙路)今天(3月28号)上午,沧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就全市“双减”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发布。
记者了解到,“双减”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和进一步减轻校外培训负担。沧州市扎实推进中小学“双减”这一改革项目落地见效,实现了“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不超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不超90分钟,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规范校外培训行为,全面实施预收费监管,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有效减轻”的工作目标。沧州市主要工作做法是:
一、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推进机制
积极作为,协调市委、市政府制发了《沧州市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工作方案》,建立了市级协调工作机制。在去年将“双减”工作列入年度民生实事的基础上,久久为功,今年又列入了市政府重点工作内容,并定期、不定期进行明察暗访、督导调度,确保了工作实效。
沧州市成立了“双减”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以提升课后服务质效为突破口,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以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为切入点,减轻学生家长校外培训焦虑。先后制发了《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经费保障实施细则》《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校外培训治理工作的通知》等一系列文件,持续细化举措、完善制度、促进落实。
各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也成立了工作机构,形成政府主导、县乡(镇)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推进“双减”工作走深、走细、走实,做到减负不减质、减负不减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认可度和满意度。
二、实行科学管理,优化学科作业设计
为进一步强化学校作业管理主体责任,将校长负责制落到实处,沧州市制定了《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十项严禁(试行)》,指导全市各学校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建立并执行作业总量调控、校内公示制度。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落实了“一校一案”,科学制定了作业管理办法。
三、巩固拓展渠道,提升课后服务质效
全市推行“按需求、多元化、分时段”相结合的课后服务模式,以多样化服务满足多元化需求,以精细化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以最优质的服务丰富学生课后生活。目前,全市课后服务社团种类已达85种,数量近8000个。各学校在充分挖掘学校和教师自身潜力的基础上,还主动发动社会力量,积极开设特色课堂,推进具有我市特色的“教师+志愿者”课后服务新模式。目前,我市参与课后服务的志愿者已达694人。
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有实际需求的学生覆盖率100%,受益中小学生共77万人,占比73%,参加课后服务教职工共5.5万人,占比85%。新华区教体局和沧州市第十七中学成功承办省教育厅“燕赵双减在行动”系列节目,中国教师报、长城新媒体、河北青年报进行了全面转播报道。去年,在河北“双减”一周年新闻通气会上,我市作为全省七个“双减”典型代表设区市之一,就全市课后服务工作进行了经验介绍。今年,我市运河区、新华区和沧州市新华小学等九所学校顺利通过河北省第一批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示范县、示范校评估验收。
四、严格落实要求,减轻校外培训负担
严格执行落实省、市相关要求,停止审批新的学科类、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现有体育类、文化艺术类、科技类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按照省定标准,加强规范管理。组建了市、县两级义务教育阶段校外培训项目分类鉴别专家指导委员会、“双减”工作社会监督员、“双减”工作信息员、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教学专家和校外教育培训监管行政执法工作组等“五支队伍”,壮大了校外培训监管力量。
根据教育部、省教育厅专项治理系列通知精神,持续认真组织开展了校外培训专项治理。在寒暑假期时段,及时印发落实校外培训治理专项督查工作方案,强化督查督导,形成了县级自查、市级督查、明察暗访相结合的检查制度,并做到与学校安全和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综合发力,突出实效。探索了查处隐形变异违规校外培训县级“周报告”和市级“周通报”制度,市级和任丘市、海兴县做法多次被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登推广。
积极推进“全国校外教育培训监管与服务综合平台”使用和管理,市、县和机构都明确专人负责,通过平台开展教育部统一安排的监管工作,提升了信息化水平。大力推进全流程监管运营,探索实施了课程上架、资金核验、开通支付和购课消课等工作进度“日通报”制度,通过先进县(市、区)和机构分享成功经验,以点带线、以线带面,课程上架率率先在全省实现100%,资金核验、开通支付和购课消课也都处于靠前位置,先后两次在全省校外培训治理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发言。
截至目前,沧州全市压减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机构430所,现有25所高中阶段学科类和504所非学科类共529所培训机构全部纳入了预收费监管,机构资金核验率、支付开通率全部实现了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