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丨纪念母亲

来源:人民日报

责编:陈可

时间:2025-09-24 06:36

白求恩在我老家建有战地手术室,对此我过去一直不知。最近偶然才知道1939年春,白求恩医疗队到过河北河间卧佛堂,曾将屯庄的真武庙改造成手术室。手术室在真武庙里,只有一间房子,四周有壁画,医疗队将四壁和顶部绷上白布,顶部挂上一盏汽灯,两张八仙桌拼起来铺上土红色橡胶皮就是手术台。卧佛堂距我老家留古寺宁庄不过20里,白求恩在这个手术室一住就是22天,给村民治过病。小时没少背诵《纪念白求恩》,现在还会背“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简直刻在脑子里,却不知白求恩就在我老家待过。

老家有地道,村子被日本人烧过几十次,抗战胜利后我们宁庄一度被命名为“红旗庄”,重要原因就是宁庄被烧几十次,全村抗战,村里没出一个汉奸。我的哥哥姐姐都出生在宁庄,我虽不出生在这村子,小时却常听母亲讲这村子,讲反“扫荡”,讲村里的交通壕,讲交通壕里牺牲了不少八路军。宁庄是抗日最前线,邻村就有鬼子炮楼,在敌人眼皮底下,但就是不服。母亲王秀莲生于1920年,比父亲宁立臣小8岁。父亲常年在关外营生,过年才回来一次。1939年母亲秘密入党,在村里宣传抗日,做军装军鞋送情报,是村里三名中共党员之一,十里八乡最年轻的女党员,时年19岁。奶奶一大家族的人包括父亲,均不知母亲是党员。鬼子常“扫荡”,有一次母亲没走,脸上涂了一脸锅灰,鬼子闯进来问母亲看见八路军没有,母亲说看见了刚朝东边去。八路军当时一连人就在地道里,母亲进入地道报告了详情,八路军抄了鬼子的后路打了一个胜仗。

母亲说这事时已是晚年,双眼失明,里面有影影绰绰的东西,看不见现在却看得见过去。母亲是干活能手,割麦子曾经比村里的男人都快,天生大胆,认准的事就做。母亲做军鞋是别人的两三倍,因为母亲常常不睡觉,一天一宿地做。母亲对过年才回来一次的父亲说,不打败日本人就不生孩子,她做到了。我大哥是1945年6月出生的,前不久才过了80岁生日。

母亲曾参加冀鲁豫边区群英大会,得到了一架纺车、镰刀和犁作为奖励。纺车最难得。群英大会地点远,由八路军护送,母亲说走了许多天,常常就在鬼子的炮楼底下穿过。然而我从来没觉得母亲是英雄,总觉电影里的才是英雄。

开会地点在今河南濮阳,时间是1945年,各地选出了部队战斗英雄36人,劳动英雄62人,会后举行了英雄骑马盛大游行,绕濮阳城巡游一周,群众夹道欢迎,高跷队、秧歌队伴着锣鼓声助兴。这些母亲没说。英雄们跨上高头大马,边区党政军领导为英雄们执缰牵马——母亲也没说。只提到纺车、犁和镰刀。群英大会回来后,八路军动员母亲参加队伍,但母亲最终没走了。随着胜利的到来、哥哥姐姐们出生,到1957年举家迁往北京,再到1959年我的出生,母亲逐渐习惯了和平的生活,她在我们面前很少提及那场战争,说的最多是那架纺车。

今年一个朋友让我为加拿大一个华人活动写点什么。我对加拿大不熟,从未踏足过加拿大,提到加拿大第一个想到的是白求恩。一查才发现河间竟有白求恩手术室旧址,就在卧佛堂镇,许多东西联系起来,历史变得完整。纪念馆坐北朝南,院西为一水塘,白求恩治疗伤员时,乡亲们曾在此洗绷带。门前是宽敞的停车场,院内有手术室、医疗室、消毒室及展厅、职工宿舍等建筑。北面为手术室,即真武庙,砖木结构,硬山顶,前出厦,透花正脊,银锭垂脊,顶覆灰色筒瓦,檐下垂兽面瓦当,处处古色古香。

便想到母亲或者父老乡亲,是否见过白求恩?

母亲从未提到,乡亲也从未提到,我想想也是,就算当年有谁见过一个外国人,又怎知道他就是白求恩?

不知道其实也没关系,不知道,历史仍会起作用。

纪念英雄母亲。(宁民庆)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