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责编:苏红岩
时间:2025-10-10 08:18
近日,一列整装待发的中欧班列,即将从石家庄国际陆港启程前往莫斯科。(河北日报资料片)余陈军摄
一趟车,两趟货,重去重回最赚钱。如今,从石家庄出发的中欧班列也把来回生意做活了。去时琳琅满目,回时满载而归,“钢铁驼队”正在跑出更大效益、更强动能。
8月19日8时,位于高邑县的石家庄国际陆港货运场站内,巨型龙门吊从列车上抓起一个个集装箱,稳稳放到堆场。这趟中欧班列自阿拉山口入境,搭载了55个集装箱的进口锆英砂。
百米之外的调度室内,交接一结束,调度员刘杰就坐下来,一边盯着监控屏幕上的卸货进度,一边在电脑上制作当天的发货计划。不一会儿,正面吊司机吴佳冲推门而入,取走了刚打印出来的作业单,他要根据作业单上的集装箱编号,将货物精准装到下午出发的中欧班列上。
“两去两回,四趟班列,今天又是连轴转。”自2020年担任调度员以来,刘杰眼看着中欧班列从几天一班到一天多班的跨越,“最早我们去程多、回程少。现在,回程货越来越多,重去空回彻底成了历史。”
调度员的直观感受,有扎实数据支撑。2025年上半年,石家庄国际陆港去程班列206列,回程班列367列。
在业内,衡量中欧班列运营质量的关键指标,正是回程与去程的比值。去回程比值越均衡,说明物流循环越高效、发展越健康。
在国际班列事业部经理李江娜的电脑屏幕上,一组组数据展示了石家庄国际陆港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回程班列数量跑出了上扬线。这条曲线上有两个关键节点:去年8月,单月回程班列开行71列,环比增长446%,创历史新高;到了9月,去回程比例已接近1∶1,基本实现了平衡。
河北制造的机械设备、汽车配件、自行车、日化和纺织品等在国外很畅销,欧洲和中亚国家的板材、锌锭、钾肥、饲用小麦粉等优质原料在国内也很受欢迎。
尽管双方需求高度互补,但回程班列的发展并非一蹴而就。
“市场需要培育,信任需要建立。”李江娜坦言,起步阶段,中欧班列在河北尚属新鲜事物。而且,那时候场站规模小,线路也少,就算有回程货,也接不住、放不下。
如今再看这陆港,早已不是当年的模样。融入全国“八纵八横”铁路网,18条国际线路纵横延伸,班列开行规模稳居京津冀首位、全国前列,让回程班列“进得来”;35万平方米标准化仓库、10万平方米集装箱堆场、6条铁路专用线,让回程班列“放得下、周转快”。
受益于此的,就有专做进口粮食贸易的石家庄万博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8月18日,万博供应链公司考察团再赴哈萨克斯坦。正值小麦收购旺季,他们计划扩大饲用小麦粉进口,并考察玉米、燕麦、亚麻籽等新品种。公司负责人刘亚鹏说:“多亏有了中欧班列,我们每月进口3万吨左右的饲用小麦粉,生意越做越红火。”
刘亚鹏算了一笔账:依托中欧班列特有的“铁路快通+直装直提+提前申报”通关便利化措施,货物从发货到收货最快仅需一周;省去口岸抽检的仓储费,享受进口货物境内段运费扣减政策,又让企业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
更让刘亚鹏惊喜的是,班列回程效率高、密闭性好,保障了货物品质,为企业赢得了客户信任,直接拓展了业务版图。
企业的获得感,离不开多部门合力托举。
大力支持石家庄国际陆港中欧班列集结中心建设,石家庄海关设立中欧班列关企协调员,班列货物即到即查。去年12月底,石家庄国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封关运行,通过发挥“中欧班列+保税物流”功能叠加优势,显著降低企业成本。
石家庄海关所属鹿泉海关物流中心监管科科长王昱介绍,自今年6月进口货物境内段运费扣减举措施行以来,截至8月底,22家企业享受税款减征64.26万元人民币。
更大力度跨部门协作仍在推进。海关监管作业嵌入班列发运流程,铁路站台纳入海关监管作业场所,铁路部门与石家庄国际陆港进行联署办公……一条支持中欧班列发展的快速通道正加速形成。
汽笛声响,联通欧亚。
重去重回渐成常态,“钢铁驼队”载着“河北制造”走向世界,又将“丝路洋货”带回身边。“黄金通道”正持续创造“黄金效益”,也为河北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物流保障。(河北日报记者 冯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