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责编:河北广播电视报
时间:2024-05-31 16:13
何明 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日本信州大学访问学者。擅长肺癌、食管癌、贲门癌、纵隔肿瘤的诊疗,具有胸腔镜手术、机器人手术等先进外科治疗技术,造诣深厚。培养研究生50余人,发表核心论文、SCI论文200余篇。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胸心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中华全科医学会全国贲门癌专委会常委、河北省肿瘤防治联合会常务理事,食管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肺结节”是什么病?都是肺癌吗?
在肺的“肿块性病变”中,医生会根据肿块的最大径来命名其是“肺结节”还是“肺占位”,其中肺结节通常是肺内最大径≤3cm的肿块性病变。临床当中发现肺肿块性病变的手段主要是现在常用到的CT检查,而且肿块的最大直径的测量也是依赖CT检查获得的。
随着大家健康意识的提高,胸部CT在一定年龄以上已经被推荐为必须的检查项目,医生能够发现的更小的肺结节也就更多了。这些小结节最大径在0.5-3cm之间(小于0.5cm的结节被称为微结节,对健康往往没有威胁),在CT中可以表现为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混合型结节,实性结节代表着聚集在一起的细胞密度很高,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结节的发展速度,因此往往越是直径小的肺结节,越表现出更多的磨玻璃成分。
体检发现的肺结节可不都是肺癌,它可能是炎症、结核、特殊细菌感染、淋巴结或良性肿瘤等等。经过专业医生诊断,这些结节会被分成低风险的结节和高风险的结节;即使是高风险结节,经过一定时间内的观察,会有60-80%的结节被医生排除是肺癌而避免手术。“磨玻璃”和“磨玻璃结节”更是天壤之别,在我们的门诊中约90%的磨玻璃和肿瘤没有任何关系。有的结节即使是有经验的医生,在第一次发现时也不能马上判断出是不是肿瘤,需要复查几次,根据结节的动态变化才能诊断清楚。
得了“肺结节”该怎么办?需要马上手术吗?
得了肺结节首先需要来医院门诊就诊,可以挂胸外科、呼吸内科等科室,最好是肿瘤医院的相关科室,请专业医生来判断这个“肺结节”是不是肿瘤、是不是需要马上处理。
多数的肺结节是不需要马上手术的,尤其是肺结节大部分呈现一种磨玻璃改变、直径不超过1.5cm的,这些结节很有可能是一种炎性改变,抗炎治疗后会有所改善;即使考虑肿瘤,这些存在磨玻璃改变的肿瘤发展也是非常缓慢的。因此,随访一段时间再考虑手术对于发现“肺结节”的患者来说是科学、有益的,会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手术。
“肺结节”在观察时间隔时间多久?需要检查什么项目?
在就诊明确肺结节的危险程度后,观察间隔1-6个月不等。有些结节医生认为很高危了,为了排除炎症结节的可能性,医生会建议消炎治疗一段时间后1个月内复查,以免耽误治疗;大多数混合了磨玻璃成分的肺结节,医生会建议3-6个月复查一次,根据变化再指定治疗方案;有的纯磨玻璃肺结节在定期复查一段时间后,医生会建议年度体检即可。
对肺结节的观察目前只有CT,而且只有高分辨、低剂量的CT对肺结节的监测最有意义。对于各位患者来说,CT报告的肺结节直径似乎是评价结节变化与否的指标,门诊中经常会有人带来自己的检查报告,跟医生讨论结节的大小变化。其实医生关注结节变化并不只有结节的直径,医生会观察结节的密度是不是增加了、是否存在空泡、是否有肺内血管的牵扯等,综合了这些变化医生才能帮助患者制定治疗方案。
“肺结节”的手术治疗损伤大么?很伤“元气”吗?
肺结节的手术是随着胸外科的微创技术发展而开展的,在过去传统胸外科手术时期,因为检查手段落后、手术对身体的损伤大,医生很少开展肺小结节的手术。目前,胸外科的胸腔镜手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肺的所有手术中,使用胸腔镜完成的手术约占80-95%,和传统手术对比,胸腔镜手术对呼吸肌的影响明显下降,得到了良好的控制;手术切除的范围也紧密围绕着结节越来越精准。但是手术还是有可能伤“元气”!具体表现在手术后气短、乏力、精神萎靡。这种伤元气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手术之前戒烟不充分、没有很好的锻炼肺功能、营养状况不好、便秘、对肺结节过度焦虑、没有按照医生的嘱咐完成康复计划等。
按照医生的建议充分准备对肺结节手术是非常关键的,在接受手术前的一段时间内,吸烟的患者需要戒烟,并开始针对肺活量和呼吸肌肉进行一定强度的锻炼,常见的锻炼方式包括吹气球、卧床时锻炼腹式呼吸、爬楼梯、6分钟快走等等;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朋友,还需要使用一些祛痰、解除气道痉挛、抗炎的药物;要多吃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并且要管理好肠道,避免胀气和大便不通、影响呼吸。手术之后我们通常会建议患者在30天后开始循序渐进的锻炼,通过锻炼能够将体力尽快恢复到以前的健康状态。手术之后患者抱怨最多的是咳嗽的次数多了、手术一侧的皮肤感觉迟钝或者敏感了、活动后容易气短,这些状况都可以通过体育锻炼来尽快恢复。我们推荐太极拳、快走、瑜伽、广场舞等低强度有氧运动,既能舒展肌肉、又可增加心肺协调性。
如果是肿瘤,“肺结节”处在肿瘤发展的什么阶段?
肺结节如果已经发展成为肺癌,在没有周围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的前提下,是处于肺癌的早期阶段,经过充分治疗(主要是手术)后,5年生存率大于80%。肺结节会从磨玻璃结节向实性结节逐渐演变,体积也会逐渐增大。
在磨玻璃结节中,大多数结节还没有癌变、或是原位癌、微浸润癌,这个时期就像是刚刚撒下的种子,还没有或刚刚破芽,你轻轻一拨就去除掉了,这个时候在病理学上往往没有出现淋巴转移和远处转移,手术可以达到根治性切除,生存期也是最长的;磨玻璃往往处于一种“惰性”阶段,我们在门诊工作时,常常可以见到几年乃至十几年没有变化的磨玻璃结节,这就意味着从发现到手术的安全时间窗很长。而实性结节就像是已经扎根的小树,完整去除它需要带出很大范围的土壤,而且潜在的肿瘤倍增时间会缩短,此时如果医生建议手术,往往意味着手术最好在2-3个月之内进行。
临床常见肺小结节渐进式的变化往往缓慢,有资料显示,低危或高危的肺小结节体积倍增时间需要400-800天,因此大家不必过分焦虑,和医生定期观察是安全的。
做完手术“肺结节”需要长期治疗吗?
肺结节做了规范的手术切除,排除了淋巴结转移等危险因素后,是不需要长期治疗的。在目前全球的患者资料中,早期肺癌的最佳治疗首选手术,而术后的放化疗对于患者没有益处;新的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也没有特别充分的证据证明会让患者获益,这些方法目前还处在医生科学家的研究中。对于肺结节患者术后最有效的治疗就是丰富饮食、适当运动、开朗健康。
除了手术,“肺结节”有其他治疗方式吗?
肺结节到底是哪种病?这需要病理医生通过结节组织进行诊断。因此,医生往往建议需要治疗的肺结节患者进行手术,一方面完整切除了病灶,另一方面病理科医生也能获得完整的组织来明确诊断。
但是,肺结节的治疗并不是只有手术,射波刀放疗、射频消融、微波消融、冷冻消融等都是治疗肺结节的方法,这些方法可以通过放射线、热消融或极低温的方式杀死结节内的细胞,起到治疗作用,对于不想手术、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医生会根据结节的位置和特点为患者推荐治疗方法。
因此,选择这些方法治疗的患者要去经验丰富的医院就诊。有时医生会给低危肺结节的患者开一些药物进行治疗,包括抗生素或中药,这些治疗会对“非肿瘤”的肺结节产生一定的作用;对于肿瘤相关的肺结节,手术是关键的治疗手段。肿瘤的发展是从早期的“局部病变”逐渐发展成晚期的“全身性病变”,而手术是最直接、最彻底的局部治疗手段;药物治疗在早期的效果不佳,因为药物治疗是全身性治疗,能够分配到病变部位的药物浓度不高,而且长时间的无效治疗还会使得肿瘤进展、延误治疗最佳时机。
生活中怎样面对“肺结节”?
结合之前的问题,大家实际上已经了解到单纯CT检查提到了肺结节并不是一定需要马上手术的肿瘤,即使是肿瘤相关的结节,也往往是处于“能治好”的阶段。因此,大家要科学面对肺结节,避免过度焦虑和恐慌。和其他的疾病一样,健康饮食、规律作息、适当锻炼是最好的预防手段,我们提倡高粗纤维、高蛋白的丰富饮食,戒烟限酒,不过量饮食,饮食均衡不挑食,不盲目相信补品、保健品;不熬夜,不做“静止族”、“低头族”;多做运动,包括有氧运动和一定强度的肌肉强度训练,有氧运动能让你的心肺功能变强,肺的微环境变得更健康,提高机体免疫力,肌肉锻炼可以让你的蛋白质和钙得到更好的储存和使用。
当然,养成定期体检的好习惯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年龄超过45岁的朋友,建议每年体检一次,并把胸部CT作为体检项目之一。
频繁CT检查“肺结节”会影响身体健康吗?
CT检查是利用灵敏度极高的探测器围绕着病人身体的某一个部位做直接的断面扫描,扫描的过程中探测器会直接穿过人体接收X线发出的信息,再由转换器将这些转化为一定数值,然后输入计算机高速计算,这样就可以将身体这个部位的解剖结构清晰的显示在监视器上。
CT的危害主要来源于X线产生的电离辐射,可以破坏人体内一些大分子结构,进而损伤人体细胞,给人体造成伤害。和长期嗜烟、嗜酒以及其他致癌因素相比,正常人接触CT致癌的时间和次数要小得多。因此不用担心做几次CT检查就会致癌或影响健康的问题,医生也会根据需要建议你复查CT的频次,最大程度减少检查给身体带来的副损伤。
查PET-CT和检测基因对“肺结节”的诊断和治疗有益处吗?
查PET-CT和检测驱动基因对于进展期的肺癌,尤其是肺腺癌是非常有意义的,查PET-CT可以帮助医生确定肿瘤的转移范围;检测驱动基因可以帮助医生明确肺癌的分子诊断,确定患者今后的治疗方案。
但是,目前PET-CT和检测驱动基因对肺结节的诊断价值还不明确,是否需要做这些检查需要医生根据结节的综合特点来对患者进行推荐。PET-CT和检测基因不是肺结节的常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