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秋冬换季,如何预防心梗?

发布时间:2022-11-13 23:02:20

石家庄市中医院心病一科  刘晓艳

       每年的初冬或秋冬交替时,是心梗的高发季节,甚至有人称11月为“心梗月”。心梗的原因是患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于某些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中的血小板在破裂的斑块表面聚集,形成血块(血栓),血块突然阻塞冠状动脉管腔,导致心肌缺血坏死。
秋冬季节心梗频发的原因 
       气温变化 进入秋冬季节之后,气温会下降很多,寒冷刺激会使得人体的交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这样一来,身体中的儿茶酚胺就会过度分泌,使身体的血管快速收缩。心率因此加快,使得心脏的负荷增大,耗氧量会快速增多。在这种情况下,就很容易使得心肌缺氧缺血。除此之外,低温会导致人体中的血小板凝聚,血流速度慢,会在血管中形成血栓。加之近段时间气候突变造成感冒(细菌感染引起)人群增多,也是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这些因素,都是导致秋冬季节心梗频发的原因。
       不良习惯 进入秋冬季节之后,很多人会喜欢吃一些油腻的食物。如果吃过多这些食物,就会使血脂升高,血液的黏稠度就会普遍增大。而且秋冬季节时,很多人会出现情绪方面的改变,比如烦躁、焦虑。这种情绪会改变血液流速,使心脏出现缺血缺氧症状。而一旦出现突然的情绪波动,或者是熬夜,以及剧烈活动时,会促使心梗的发病。
       由此可见,在秋冬季节时,因气温变化以及一些不良的习惯会导致心梗的频繁出现。
警惕心脑血管病发作信号
       1、出现胸闷、心前区疼痛、胸骨后部剧烈疼痛,甚至有些不典型的上腹部疼痛、牙痛、咽喉部紧缩感,肩膀、脖子、下巴或手臂疼痛等这些症状时,需高度警惕冠心病,严重时就会出现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等情况发生。
       2、出现眩晕、健忘、头痛、单侧肢体麻木、口齿不清等这些危险信号时,需要注意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3、出现呼吸急促、心悸、活动耐力下降及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等,需警惕心力衰竭发作。
       4、出现心悸、头晕、乏力、气短甚至伴双眼发黑或晕厥者,应警惕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
       当出现上述情况时,需及时就医,及早发现病变,及时用药,挽救生命。
心梗发作时该如何急救
       保持安静并求救 心梗发作时,身边的其他人一定不可随意地挪动患者,比如猛烈摇晃患者试图让其保持清醒,这种行为会加速患者的死亡。如果患者晕倒在地,一定要让患者就地躺下,头偏向一侧,防止患者呕吐堵塞喉咙。在此之前,一定要快速拨打急救电话。但一定要记住,必须前往有能力治疗心梗发作的医院,否则一旦转院,只会延误救治时间。
       含服药物 在突然出现胸痛、上腹痛、肩背疼痛,以及恶心、头晕等症状时,应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或者是10粒的速效救心丸。如果症状轻微的话,10分钟左右患者的症状会能得到明显的缓解。含服药物后,拨通急救电话,并根据医生叮嘱,可适当嚼服阿司匹林药物。这样一来,能够有效地缓解发作时的症状,有利于给患者争取最多的救治时间。
预防心梗这样做
       合理膳食 合理膳食是健康的基石,可以达到控制体重、胆固醇、血粘度等目的,老年人的饮食以高营养、高蛋白、高纤维素、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适当减少钠盐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定时进餐,不暴饮暴食,戒烟、戒酒。
       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 适量的运动可以帮助消化热量,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强体质,控制体重。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制定合理健康的运动计划,持之以恒完成适当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不少于30分钟,如步行、骑车、慢跑、打太极拳、跳舞、游泳等,生活作息时间规律,保证充足睡眠,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保持心理健康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防止心血管疾病的良药,忧虑、烦躁、易怒、恐惧、悲伤等不良情绪极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作,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心胸开阔,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若出现身体不适及时就医,防治病情恶化,贻误诊疗时机。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肥胖超重等代谢性危险因素早期预防,可以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第一,控制血压至理想水平,定期监测血压,心血管内科门诊随诊,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降压药物;第二,服用有效调脂药物;第三,控制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异常代谢状态;第四,加强运动锻炼,将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第五,目前有研究显示,空气污染会增加缺血性心脏病风险,雾霾中的颗粒污染物不仅会引发心肌梗死,还会造成心肌缺血或损伤,雾霾严重时,心血管病人应减少户外活动,出门做好防护措施,从而减少上述风险;最后,秋冬交替之际,气温变化大,需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也是很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