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慢性胃炎总反复?搞懂这 3 个养护要点,胃会慢慢变好

发布时间:2025-10-13 11:17:30

李沙

滦平县火斗山镇卫生院

 

 

慢性胃炎作为消化系统的“常客”,不少人明明按时吃药,却总被腹胀、胃痛、反酸等症状困扰,甚至影响正常生活。事实上,慢性胃炎的恢复不仅需要药物治疗,更依赖长期科学的养护 —— 胃黏膜的修复周期长达 28-45 天,只有抓住饮食、情绪、生活节律这 3 个核心要点,才能让受损的胃黏膜逐步修复,减少复发。

 

饮食“护胃”:避开 3 类刺激,记住 “温和原则”

胃黏膜是保护胃部的“屏障”,而不当饮食是破坏这层屏障的主要原因。临床数据显示,80% 的慢性胃炎复发与饮食刺激相关,尤其是以下 3 类食物需严格控制:

辛辣与过酸食物:辣椒中的辣椒素、醋及柠檬中的有机酸,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黏膜充血、水肿,加重炎症。即使是“微辣”,也可能让胃黏膜敏感者出现胃痛;

生冷与坚硬食物:冰饮、刺身等生冷食物会使胃部血管收缩,影响胃黏膜的血液供应,延缓修复;而未煮软的粗粮、坚果等坚硬食物,可能划伤受损的胃黏膜,形成新的创面;

高油与过甜食物:油炸食品、肥肉等会增加胃的消化负担,导致胃排空时间延长,引发腹胀;蛋糕、巧克力等过甜食物则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反酸、烧心症状。

真正“护胃” 的饮食应遵循 “温和、细软、规律” 原则:主食选择小米粥、软面条、发面馒头等易消化食物;蛋白质优先选蒸蛋、鱼肉、豆腐等低脂且细软的种类;蔬菜需煮软或制成泥,避免粗纤维过多的芹菜、韭菜。同时,要做到 “少食多餐”,每餐吃 7 分饱,避免暴饮暴食给胃带来突然压力 。

 

情绪“养胃”:别让坏情绪 “加重” 胃炎

当人处于焦虑、紧张、愤怒等负面情绪时,大脑会通过神经内分泌系统释放“压力激素”,如皮质醇、肾上腺素,这些激素会直接影响胃部功能:一方面会刺激胃酸过量分泌,腐蚀胃黏膜;另一方面会减缓胃部蠕动,导致食物滞留,引发腹胀、嗳气。因此,情绪调节是养胃的重要一环:

学会“减压”:每天留出 15-20 分钟做放松训练,如深呼吸(吸气 4 秒、屏息 2 秒、呼气 6 秒)、冥想,或通过散步、听轻音乐转移注意力,减少压力激素对胃的影响;

避免“情绪进食”:很多人焦虑时会通过吃零食缓解情绪,但这会让胃在非消化时间 “被迫工作”,加重负担。若感到饥饿,可选择温水、苏打饼干等温和食物;

及时疏导负面情绪:若长期情绪低落,可与家人、朋友沟通,或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避免坏情绪在体内“累积”,进而伤害胃部。

 

生活“养胃”:规律作息 + 细节防护,减少胃部负担

胃的修复需要“安静的环境”,而不规律的生活习惯会打乱胃的 “工作节奏”,影响黏膜修复。尤其是以下两个细节,最容易被忽视,却直接关系到胃炎是否复发:

1保证“胃的休息时间”

胃部在夜间会进入修复期,此时胃黏膜会加速更新细胞,修复受损部位。若长期熬夜,会使胃部修复时间缩短,导致黏膜修复不完整,增加复发风险。因此,养胃需保证每晚7-8 小时睡眠,且尽量在 23 点前入睡,让胃有足够时间 “自我修复”。

2避免“伤胃” 的生活细节

饭后不立即躺下:饭后马上躺卧会使胃内压力升高,容易导致胃酸反流,腐蚀食管和胃黏膜。建议饭后散步15-20 分钟,待食物部分消化后再休息;

不滥用药物:解热镇痛药,以及部分抗生素,会直接损伤胃黏膜。若因其他疾病需服药,应提前告知医生“有慢性胃炎”,选择对胃刺激小的药物,或在饭后服用,减少对胃的伤害;

注意腹部保暖:胃部受凉会导致胃痉挛,加重胃痛、腹胀。尤其是秋冬季节,要注意腹部保暖,避免穿露脐装,睡前可热敷腹部10 分钟,促进胃部血液循环。

 

慢性胃炎的“反复” 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找到正确的养护方法长期坚持胃黏膜的修复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坚持3-6 个月的科学养护,就能明显减少复发次数,让胃慢慢恢复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