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发布时间:2025-10-13 11:28:24
陆玉超
石家庄市人民医院
“每个月那几天,就像肚子里装了台绞肉机”,这是很多女性对痛经的直观描述。但当痛经从 “可忍受的不适” 升级为 “痛到打滚、无法正常生活” 时,可能不只是单纯的生理反应,而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发出的预警信号。这种被称为 “不死的癌症” 的妇科疾病,正悄悄吞噬着千万女性的健康。
子宫内膜异位症,医学上简称"内异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它是指原本应该生长在子宫腔内的子宫内膜组织,由于某些原因脱离了正常位置,像"迷路"一样在女性生殖系统的其他部位"安家落户"。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最常见于卵巢、盆腔腹膜、子宫肌层等部位,有时甚至会出现在膀胱、肠道等远离子宫的器官上。
在正常的生理周期中,子宫内膜会随着女性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周期性增生和脱落,形成月经来潮。然而,这些异位的内膜组织虽然离开了子宫,却仍然保持着对激素变化的敏感性。它们同样会随着月经周期发生增生、出血,但由于位置异常,这些血液无法像正常月经那样通过阴道排出体外,只能在体内不断积聚。这些淤积的血液会刺激周围组织,引发炎症反应,导致组织粘连、纤维化,进而产生一系列临床症状。
临床统计数据显示,在育龄期女性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率高达10%-15%,且近年来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疾病最常见的症状就是痛经,约70%的患者会出现明显的经期疼痛,这种疼痛往往比普通痛经更为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内异症还可能引起慢性盆腔痛、性交痛、月经异常等症状,甚至导致不孕不育,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困扰。
与普通痛经相比,内异症引发的痛经具有鲜明特点。普通痛经多在月经来潮后1-2 天出现,疼痛程度会逐渐缓解;而内异症痛经往往在月经前 1-2 天就开始发作,持续整个经期甚至月经结束后仍有痛感,且疼痛逐年加重,即 “进行性痛经”。除了腹痛,患者还可能出现性交痛、排便痛、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等症状,部分患者甚至会因盆腔粘连、卵巢囊肿等并发症导致不孕,数据显示内异症患者不孕率高达 30%-50%。
为何内异症容易被忽视?一方面,很多女性将严重痛经视为“正常生理现象”,认为忍一忍就过去,不愿就医检查;另一方面,内异症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和隐蔽性,部分患者仅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肛门坠胀,容易与盆腔炎、肠炎等疾病混淆。临床上,不少患者从出现症状到确诊平均需要 7-10 年,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如何早期识别子宫内膜异位症(简称内异症)?这是许多女性都关心的重要健康问题。除了要特别关注进行性加重的痛经这一典型症状外,女性朋友还可以通过"三问"法进行初步自我排查:第一问,月经周期是否规律?观察自己的月经周期是否紊乱、经期是否异常;第二问,是否有非经期的盆腔疼痛?注意平时是否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下腹部隐痛或坠胀感;第三问,性生活或排便时是否有异常痛感?留意在同房或如厕时是否会出现明显的疼痛不适。若出现上述任何一种或多种情况,都提示可能存在内异症的风险,建议及时到正规医院妇科就诊,通过妇科超声检查、血清CA125水平检测或腹腔镜检查来明确诊断。在这些检查方法中,腹腔镜检查因其直观性和准确性被视为诊断内异症的"金标准",它可以直接观察到盆腔内异位病灶的具体位置、分布范围以及病灶大小,为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预防内异症同样重要。女性应避免在经期进行剧烈运动或性生活,减少经血逆流的风险;尽量避免多次人工流产、宫腔镜手术等宫腔操作,降低子宫内膜异位种植的概率;保持规律作息和健康饮食,增强免疫力。此外,有家族史的女性属于高危人群,更应定期进行妇科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痛经绝非“小事”,它可能是内异症的 “信号弹”。女性要重视自身健康,摒弃 “痛经忍忍就好” 的错误观念,一旦出现异常及时就医。只有早识别、早干预,才能有效控制病情,守护生殖健康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