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糖尿病患者眼睛出现3信号,警惕视网膜病变

发布时间:2025-10-13 11:30:55

刘伟红

雄县医院眼科

 

 

“血糖控制得还行,怎么看东西越来越模糊?” 很多糖尿病患者只关注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却忽视了高血糖对眼睛的 “隐形伤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简称 “糖网病”)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早期无症状,一旦出现明显视力问题,往往已到中晚期,严重时可能致盲。其实,眼睛出现这 3 个信号时,就是糖网病在 “报警”,早发现、早干预才能保住视力。

 

先了解:高血糖如何“悄悄” 伤眼睛?

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偏高,会使眼底视网膜的微小血管受损—— 血管壁变脆、渗漏出血,或形成异常新生血管(易破裂),进而压迫、损伤视网膜感光细胞,影响视觉信号传递。就像长期泡在糖水里的水管,会逐渐生锈、漏水,最终导致 “供水”(视觉功能)故障。

数据显示,糖尿病病史超过10 年的患者,糖网病发生率超 50%;病史 20 年以上者,发生率高达 80%。更危险的是,早期糖网病几乎没有症状,患者往往察觉不到,等到出现视力下降再就诊,可能已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信号一:看东西“有黑影”,别当 “老花眼”

若眼前频繁出现“黑影”(如飞蚊、黑点、蜘蛛网样漂浮物),尤其黑影突然增多、固定不动,可能是视网膜血管渗漏或少量出血,血液进入玻璃体所致,这是糖网病早期的典型信号。

很多患者会误以为是“老花眼加重” 或 “用眼疲劳”,自行滴眼药水缓解,反而延误检查。比如有位糖尿病患者,眼前出现黑影后未重视,3 个月后黑影扩大,检查发现视网膜已出现多处出血点,虽经治疗控制病情,但视力已无法恢复到之前水平。

 

信号二:看东西“变形、重影”,警惕视网膜水肿

看直线变弯曲(如门框、窗框看起来歪斜),或看物体出现重影、大小不一,可能是视网膜黄斑区水肿导致。黄斑区是视网膜负责精细视觉的核心区域,高血糖引发的血管渗漏会使黄斑区肿胀,就像相机镜头被水浸泡,成像自然变形。

这种症状易被误认为“白内障”,但白内障多表现为整体视力模糊,而黄斑水肿会导致 “局部视觉异常”。若不及时干预,黄斑区长期水肿会造成不可逆损伤,导致中心视力永久下降,影响阅读、开车等日常活动。

 

信号三:视力“突然下降”,可能是视网膜脱离

视力在短时间内突然下降(如几小时、几天内看不清东西),甚至部分视野缺失(如看东西时“少一块”),可能是视网膜出现裂孔或脱离,这是糖网病的紧急信号,若不及时手术,可能在数周内完全失明。

视网膜脱离的风险与血糖控制好坏直接相关—— 血糖波动大、长期失控的患者,视网膜血管受损更严重,易出现新生血管破裂,牵拉视网膜导致脱离。曾有患者因血糖长期在 10毫摩尔/升 以上,某天晨起突然发现右眼看不见,检查确诊视网膜脱离,虽紧急手术,但术后视力仅恢复到 0.1。

 

做好3 件事,预防糖网病找上门

控糖是基础:将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毫摩尔/升,餐后 2 小时血糖低于 10.0毫摩尔/升,避免血糖剧烈波动(如忽高忽低),这是减少视网膜损伤的根本;

定期查眼底:确诊糖尿病后,无论有无视力问题,都要定期做眼底检查——1 型糖尿病患者发病 5 年后开始查,2 型糖尿病患者确诊后立即查,之后每年 1 次;若已出现糖网病,需遵医嘱每 3-6 个月复查 1 次;

控制“连带风险”:同时管理好血压(低于 130/80毫米汞柱)、血脂(低密度脂蛋白低于 2.6毫摩尔/升),戒烟限酒,避免剧烈运动(如蹦极、快跑),减少视网膜血管负担。

 

糖尿病患者的眼睛健康,和血糖控制同样重要。别等眼睛出现明显不适才重视,日常既要盯紧血糖,也要关注眼部信号,定期检查眼底,才能早发现问题、早干预,避免“糖网病” 偷走视力。记住:保住视力,才能让糖尿病患者的生活更有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