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感冒咳嗽总不好?3 个错误护理习惯,让咳嗽变慢性

发布时间:2025-10-13 11:35:22

张心源

应急管理部北戴河康复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感冒都好一周了,咳嗽怎么还没停?是不是拖成慢性咽炎了?” 不少人感冒后,都会被持续咳嗽困扰,有人觉得 “咳着咳着就会好”,有人盲目吃止咳药,结果咳嗽反而拖了一两个月,甚至发展成慢性咳嗽。其实,感冒后的咳嗽多是 “气道修复期反应”,但若踩中这 3 个护理误区,就可能让短暂咳嗽 “拖成” 长期问题,不是 “拖” 的错,而是护理方法不对。

 

先厘清:感冒后咳嗽为啥总不好?多数是“气道在修复”

感冒时,病毒或细菌会损伤呼吸道黏膜,导致黏膜水肿、分泌物增多,刺激神经引发咳嗽。感冒症状(发烧、鼻塞)消失后,受损的气道黏膜需要2-3 周才能完全修复,在此期间,黏膜仍处于 “敏感状态”,轻微刺激就会引发咳嗽,这种情况叫 “感染后咳嗽”,属于正常修复过程,通常会自行缓解。

 

3 个错误护理习惯,让咳嗽 “难愈合”

盲目用强效止咳药:“压下咳嗽,却堵了分泌物”

很多人觉得“咳嗽止住了就是好”,一咳就吃强效止咳药,却不知这种做法会 “帮倒忙”。咳嗽的本质是身体排出气道内分泌物(痰液)、异物的保护性反应,盲目用强效止咳药会抑制咳嗽反射,导致痰液滞留在气道内,不仅会加重黏膜刺激,还可能引发细菌感染,让咳嗽从 “干咳” 变成 “湿咳”,延长恢复时间。

比如28 岁的上班族小林,感冒后咳嗽频繁,自行吃了强效止咳药,结果咳嗽没好,还出现了胸闷、咳痰带黄的症状,就医后发现是痰液滞留引发了支气管炎 —— 这就是盲目止咳的典型后果。

正确做法:感冒后咳嗽若为干咳(无痰),可吃温和的止咳药缓解不适;若有痰(白色或淡黄色),优先用化痰药,帮助痰液排出,别盲目用强效止咳药。

不注意气道防护:“反复刺激,黏膜难修复”

气道黏膜在修复期极其敏感,若不注意防护,反复接触刺激物,会让黏膜一直处于“受损状态”,咳嗽自然难好:

有人感冒后仍吸烟(或吸二手烟),尼古丁和焦油会直接损伤气道黏膜,延缓修复;

有人频繁出入空调房、接触粉尘(如打扫时不戴口罩),冷空气和灰尘会刺激敏感的气道,诱发咳嗽;

有人吃辛辣、过咸食物(如火锅、腌制品),这些食物会刺激咽喉和气道,加重咳嗽。

正确做法:咳嗽期间远离吸烟环境,避免接触粉尘、油烟;空调房温度别低于26℃,定期清洁空调滤网;饮食清淡,少吃辛辣、过咸、过甜的食物,多喝温水(每天 1500~2000毫升),保持气道湿润。

忽视基础病:“感冒只是诱因,病根没解决”

若本身有慢性咽炎、哮喘、胃食管反流等基础病,感冒后的咳嗽可能会“诱发” 基础病发作,若只盯着感冒治疗,忽视基础病,咳嗽自然会反复:

慢性咽炎患者:感冒会加重咽喉黏膜充血,导致咳嗽持续,若不针对咽炎用药,咳嗽会一直反复;

哮喘患者:感冒病毒可能诱发哮喘,表现为“夜间咳嗽加重”“咳嗽伴喘息”,若不及时用哮喘药物,咳嗽会发展为哮喘急性发作;

胃食管反流患者:感冒后胃肠功能减弱,反流的胃酸会刺激咽喉和气道,引发“晨起咳嗽”,若不控制反流(如少吃多餐、睡前不进食),咳嗽难以缓解。

正确做法:若咳嗽超过2 周未缓解,或伴随夜间加重、喘息、反酸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是否有基础病,针对性治疗才能从根源解决咳嗽。

 

科学护理:3 步加速咳嗽恢复

分类型护理:干咳用温和止咳药+ 保湿(如含润喉糖、用加湿器);湿咳用化痰药 + 拍背排痰(空心掌从下往上轻拍背部);

避免刺激因素:戒烟、远离粉尘,饮食清淡,保持气道湿润;

及时就医排查:咳嗽超过2 周、伴随发热(体温>38.5℃)、咳痰带血、呼吸困难等症状,别拖延,尽快就诊,排除肺炎、支气管炎等严重问题。

 

感冒后咳嗽总不好,不是“拖” 的错,而是护理方法出了问题。避开这 3 个误区,科学护理,多数咳嗽会在 2-3 周内缓解,别让错误习惯把短暂咳嗽 “拖” 成慢性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