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 第五届自然嘉年华(石家庄站)正式报名通道开启了
- 燕赵文坛歌正气,群贤缘聚颂太行 ——彬然《太行颂》研讨会于国庆节前在石家庄召开
- 群贤毕至 缘聚碧水湾 巅峰论剑 探寻中国服务 ——第三届中国酒店服务创新论坛在广州碧水湾成功举办
- 解放大街明日开通试运行,高清俯瞰大图来了!
- 因一个"意外", 成龙昨晚再上热搜!
- “她”,处处烙刻着河北印记——专访《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编剧田运章
- 河北制造、年代大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即将登陆央视八套
- 蝎子沟双龙潭浪涌鱼跃 三峰山小天池云卷鹰飞
- 太行山脉它最绿 康养指数它最高
- 永志千里践初缘 赞美军魂励后贤——马永祥馆长在赋生堂讲述《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古与今》引起强烈反响
- 百姓快乐建舞台 文化兴村放异彩
- 守护折翼天使,大家在行动 关爱残障儿童公益活动在新百广场地铁站启动
- 月季公园 花开正艳
- 小黄车,已是城市文明的一道伤口 省会街头急待清理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衡水老白干首届酒文化节盛大起航
发布时间:2021-11-16 14:45:25
“双养结合”护血管
中医在心血管疾病方面不仅主张单纯治疗心脏疾病,更注重治疗心理因素,也就是现代医学所说的“双心医学”。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主藏神。正常生理状态下,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心内阴阳协调,则面色红润光泽,脉象和缓有力;若心中气血阴阳亏虚,气滞、血瘀、痰凝内生,痹阻心脉,就会导致胸痹、心悸等。“心藏神”是说,心主宰和统帅人的生命活动及精神活动。所以情志内伤导致肝气郁滞,必会引发精神抑郁、情绪不宁、性情暴躁、多思善疑等症状。总之,心脏疾病与情志密切相关,心血是神志活动的基础,神志又可调控心血生成。因此,冬季养心应做到以下几点:
养心气。中医冬季养生尤重养心。冬季日光照射减少,褪黑素分泌增多,人的心情容易低落,所以更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凡事平常心,管理好自己的心情,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态。而良好心态也是保持血管健康最有效、最简单、最经济的方法。
藏肾气。冬季起居作息讲究“早卧晚起”,早卧以养人体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以养阴气,日出而作,以避严寒。心气得养,肾气得藏,阴平阳秘,身心才能健康。
御寒保暖。冬季要做到“五暖”,即头暖、背暖、腹暖、脚暖、食暖。睡前温水洗脚,再左右交替按摩涌泉穴各100次,不仅能促进血液循环,还可消除疲劳、改善睡眠、补肾健脑。
充足睡眠。成年人应保证每日6-8小时的睡眠时间,老人可适当减少到5-6小时,而“子午觉”更是黄金睡眠时间。此外,清晨人体的血管应变力最差,醒后骤然活动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晨起后应在床上养神数分钟,醒透后再下床活动。
合理饮食。冬季饮食宜低脂、低盐、低糖、增苦;适当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牛奶、瘦肉等富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和优质蛋白的食物;适当节食,每餐最好只吃七分饱。另外,冬季缺水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诱因,应补白开水、茶水为佳,忌浓茶。
适当运动。冬季太阳升起后或下午4-5点左右,再开始有氧运动,如走路、慢跑、八段锦、太极拳等,每次30-50分钟,每周不少于3次,以全身微微汗出,不感到疲劳为度。
药食同源。冬季多吃暖身的食物,可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如牛肉、羊肉、韭菜等。冬季在五行应水、在人体应肾,可以吃点腰果、栗子、核桃、芝麻等。需注意,糖尿病、胃肠胀气等人群要少食栗子。山楂、大蒜、洋葱等能疏通血管,并保持血管壁的弹性。绿茶中的儿茶素能减少血液中坏胆固醇的含量。因此,适当喝绿茶,可预防血管硬化,增强血管的柔韧性和弹性。中国中医科学院青年名中医、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院长、心血管科主任医师胡元会
两款药浴方助糖友“滋润”过冬
寒冷干燥的冬季对糖尿病患者不太友好,血糖容易升高,皮肤瘙痒也随之而来,全身上下被挠成“片片红”,不但难受,伤口还不容易愈合。如何逃离“痒痒痒”的折磨?石家庄市第二医院中医科刘红利为您支招。
保持心情舒畅。中医认为“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情志内伤(怒、喜、思、悲、恐过极),皆可化火,血热内蕴生风,或肝气郁结,气滞血瘀,肌肤不得濡润,失其所养,导致皮肤瘙痒。因此当出现皮肤瘙痒等病情后,糖友首先要调整好心态,保持情绪稳定,从而使脏腑气机调畅,荣血运行,肌肤得到濡润,瘙痒为之减轻。
适应环境变化。秋冬人体阳气日趋于内,卫气在外衰少,腠理疏松,易被风袭,风寒客于腠理,经脉阻滞,经气不宣,则瘙痒不止。糖友此时要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减少气候环境对皮肤的刺激。
注意饮食调节。对于上了岁数的糖友来说,年老体衰,肝肾不足,阴血无以充养皮肤,阴虚生风可导致瘙痒;气血亏虚,血燥生风也可以导致瘙痒;食入肥甘厚味、辛辣之品、腥膻之物,导致湿热从内而生,也可引起瘙痒。
因此,日常饮食要清淡,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瘦肉、菠菜和豆制品,不饮浓茶、咖啡,戒烟戒酒等。
两款中药茶饮
银花枇杷饮:鲜金银花10克、枇杷叶10克,用开水冲泡,每日反复饮用,有助于疏风散热止痒。
桑葚芝麻膏:黑桑葚100克、黑芝麻100克、黄精100克、麦冬30克、生地50克,将黄精、麦冬、生地入砂锅,加适量水煎煮,每30分钟取药汁,再加水煎煮,反复3次,药汁合并备用。将药汁与桑葚、芝麻同入砂锅,大火烧沸,小火煎至粘稠,冷却后储瓶备用。每次10-20克沸水冲服,早晚各饮1次,适用于血虚风燥型皮肤瘙痒。
两款药浴小妙方
中药洗浴:取荆芥、防风、苦参、丝瓜络、蛇床子、当归各30克,水煎煮,放入浴盆中洗浴,每次10-20分钟,每日2到3次,连续5-7天。皮肤溃烂者禁用。
药醋疗法:取苦参100克,加入食用白醋适量,浸泡3-5天。每日洗浴时,加入苦参醋液30-50毫升于浴水中洗浴,或棉签蘸药液外涂瘙痒处,每日2-3次,连用5-7天。
除了上述传统中医的方法养生保健、预防之外,糖友一定要积极控制血糖,血糖平稳是预防皮肤病的主要措施。如皮肤瘙痒、皮损严重或出现感染时,请及时到医院就诊。
中医小方调小病系列三
茶饮祛口臭
口臭,虽然不是啥大病,然而,一旦发作起来,使人非常尴尬,不敢与别人近距离交往,对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以下就是无忧老师带来的中医小方调小病系列三,关于口臭的中医调理方法。
口臭的原因及分类
口臭发生与脏腑功能失调有很大关系。中医学认为,体质强壮、神清气爽、口舌生香,是人体正常脏腑功能的外在表现。反之,则可能是病态现象。一般情况下,口臭与脾胃有火关系密切。脾胃有火,火热伤津,会导致大便干燥,出现“胃气不降、浊气上升”。此外,口臭还与牙周、口腔疾病或者食用药物、刺激性食物有关。
根据症状不同,口臭可以分为三类:
口源性口臭。口腔中有未治疗的龋齿、残根、残冠、不良修复体、不正常解剖结构、牙龈炎、牙周炎以及口腔粘膜病等,都可以引起口臭。
非口源性口臭。口腔邻近组织疾病,比如化脓性扁桃体炎、慢性上颌窦炎、萎缩性鼻炎等,均可产生口臭。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会出现酸臭味;幽门梗阻、晚期胃癌,也会出现臭鸭蛋性口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则会呼出丙酮味气体;尿毒症患者,会呼出烂苹果气味。此外,白血病、维生素缺乏、重金属中毒等,也会引起口臭。
生理性口臭。因吃药或吃洋葱、大蒜等,都可能引起短暂的口臭。
辨证识口臭
想要除口臭,只有找到病因,对症用药,才能立竿见影。中医将口臭辨证分为以下类型:
胃热上蒸型。特点:口臭、口干、口苦、口唇偏红,喜欢吃冷食,小便黄,大便干,舌质红,舌苔黄,脉搏快,一着急就长口腔溃疡,或者牙龈肿痛。病因:胃有实热。治疗上应清胃去热,注意清淡饮食,少吃高热量、辛辣、烧烤、煎炸食物,切忌暴饮暴食。
胃肠积食型。特点:口中酸臭、腹胀、打嗝、不想吃饭、大便秽臭、舌苔厚或黄。积食多发生在小孩子身上,治疗上最常用“保和丸”,再配合小儿推拿。
湿热口臭型。特点:舌苔厚腻黄、脘腹胀痛、不思饮食、大便秘结、里急后重等。脾胃湿热导致的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从而引发口臭,临床常多见于喝酒吃肉较多的人群。
老年性口臭。多见40岁以上肾虚的人群。《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肾者水脏,主津液。”按照中医理论,肾主水,人体津液的代谢,由肾脏来完成,当肾气不足时,新鲜的唾液便会供应不足,陈旧的唾液又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口中郁滞而化臭。治疗上,要注意口腔卫生,及时治疗各类口腔疾病;滋阴补肾,调理身体平衡。
辨证祛口臭
中医治疗口臭的药物较多,如常见的一贯煎、五香丸、清气丸、泻黄散等。有口臭者,如症状较轻,不妨用以下几个小方法来调理。
藿香菊花饮。霍香3克、薄荷1.5克、白菊花6克,绿茶少许,沸水冲泡代茶饮。此茶具有芳香悦脾、生津止渴化浊之妙,带来清新的口气。
淡盐水。用淡盐水漱口,除了能够帮助改善口臭,还能对口腔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黄瓜粥。这款粥品,专治肝火旺盛或内湿引致的舌干口臭。做法:黄瓜50克、大米100克,黄瓜去皮切片,与大米同煮粥。
黄连水。黃连6克、白糖20克。每日取黄连用开水浸泡取其汁(约100毫克),加白糖搅匀,分2次饮服,早、晩各1次。糖尿病患者出于病情考虑,不能加糖,也可以在每天泡茶时放入黄连5克,一同饮用。黄连是中药里清胃火的主力军,清胃热、泻胃火的功效很强,对治疗胃热性口臭尤为合适。
丝瓜饮。老丝瓜1根,盐少许,连皮切段,加水煎煮,半小时后放少许盐即成。日服2次。
白萝卜。中医认为,白萝卜性偏寒,含有大量水分和丰富的碳水化合物以及膳食纤维,这些物质被人体吸收后,不仅能促进人体代谢,清除人体内堆积的毒素,还可以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吸收,也能够消灭肠胃中的幽门螺杆菌,很好地调理口臭。做法是:新鲜白萝卜榨汁,加开水调和饮用,每天两次,每次100毫升,可理气顺气。脾胃虚弱者,可以水煮白萝卜,代茶饮。
竹叶茶。取适量鲜竹叶、绿茶,一起入锅中加水煎煮后饮服,有清热解毒、清除口臭的效果,对于湿热、肝郁引起的口臭比较有效。
反复腰酸腰痛 不妨练练“小燕飞”
白领、司机、会计等从业人员常有反复腰酸、腰痛、受凉后加重的症状——这是一种典型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腰背肌筋膜炎,也就是大家常说的腰肌劳损。防治腰肌劳损的根本措施,是靠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三点——注意姿势、规律运动、锻炼肌肉。
久坐不动者是高危人群
人的脊柱分为颈椎、胸椎、腰椎和骶椎,其中腰椎是人体承重的关键。如果久坐不动,将导致腰背肌肉过度劳累,椎间盘和椎旁肌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便会陆续发生腰背肌肉的充血、炎症、纤维化和粘连,出现慢性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的高危人群包括长期坐立者、经常搬运重物者和缺乏锻炼者,表现为腰背部的僵硬、酸胀、疼痛,或俯仰转身困难。随着年龄增长,疼痛发作的频率增高、面积加大、持续时间延长、程度加重。同时,上述症状具有劳动后加重、运动后减轻,受凉后加重、保暖后减轻的特点。严重时,患者可能一个月不敢下地,甚至打吗啡才能止痛——无法“挺直了腰杆做人”。
对于腰肌劳损,一般的卧床、按摩、理疗、热敷、外敷、药物均可短期减轻疼痛症状,但只管舒服、不管治根,因为无法铲除它的两个病因——衰老(20岁以后人体的椎间盘和韧带开始老化)和劳累(伏案工作和家务劳动)。同时,所谓的微创手术和开放手术都不能做到“返老还童”或是“延缓衰老”,而仅仅能缓解症状。因此腰肌劳损是无需治疗,也是无法治疗的。
防治腰肌劳损注意三点
注意姿势。坐姿挺拔,也就是“坐如钟”。好的沙发和座椅都是保证腰椎的前提。最糟糕的坐姿是前倾约70度。平卧腰椎为1.0倍负荷,站立时为1.5倍负荷,前倾约70度时则为2.5倍负荷。卧床休息时,避免高枕和窝着看电视、看书——因为这样还是弯着腰,导致腰椎没有真正休息,仅仅休息了四肢。
加强活动。静坐30分钟后活动腰椎,60分钟后起来走一走。玩电脑、玩手机、打牌、打麻将、家务劳动以及开车都是常见的肌肉劳损诱因,期间皆需要勤活动。
肌肉锻炼。最好的趣味锻炼是蛙泳,每周2次,一次600-800米,出水换气时抬头、挺腰,能在无负重状态下有效地锻炼腰背部肌肉群。
最经济的方法是小燕飞:在床上采取俯卧位,以腹部为支点,双臂夹紧尽力后展,双腿并拢绷腿绷脚尖稍微向上翘起,头颈部稍微抬起上昂;持续5秒钟,放松5秒钟,一天60次(分2-3次)。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欧阳汉强
火为何“上下乱窜”
中医说的上火,其实是身体机能出现亢奋、代谢加快的一种状态,表现出热性症状,如果这种过剩的机能超越身体自身调控范围,就会表现为上火。中医认为火性有炎上的特征,就是火热一般会向上走,表现为头面五官的火热症状;还有一些火热会趋于人体下部,还往往伴随湿热,如果此时人体本身存在湿浊,火与湿“交杂”就会下注于身体下部,表现为下肢皮肤燥热、小便浑浊短少、大便黏腻不爽,甚至有关节红肿、脚痛及红肿糜烂等症状。单纯的火热通常表现在人体上部,而湿热往往会在人体下部出现症状。因此,上火的“上下部位”之分,主要看火热是否与人体的湿浊互相混合。
预防上火,要有针对性地解决。
肺火。表现为咯血、咳嗽、黄痰等症状,注意保护咽部,预防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感冒,吸烟者要戒烟等。肺火旺者可以应用清肺丸、羚羊清肺丸等。
肝火。表现为易怒烦躁、失眠等症状,注意做到心态平和不易怒,遇事切莫急躁,避免情绪紧张。肝火旺者可以用泻青丸、龙胆泻肝丸等。
心火。表现为口舌生疮、心烦失眠、心悸等,平时注意休息,不熬夜,劳逸结合。心火盛者可以用导赤散、牛黄上清丸等。
胃火。表现为牙痛、胃疼、大便干等,多吃富含维生素的蔬菜水果、少吃辛辣刺激重油重盐的食物,避免给胃带来过大负担。胃火盛者可以用牛黄清胃丸。
肾火。表现为口干、失眠、腰酸、耳鸣等,要滋阴补肾、适当运动,保持心情舒畅。肾虚火盛者可以口服知柏地黄丸。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周继朴
动动脚睡好觉
动动脚趾尖。中医认为,睡眠是阴升阳降、心肾相交的过程。睡前思绪多,阳气都集中在头部,阴不升阳不降自然无法入眠。把注意力集中到脚尖,每天晚上睡前动动脚趾尖,气血会被引导下行,不仅能助眠,还能帮助调理手脚冰凉的问题。具体方法是:仰卧平躺,两腿伸直,脚后跟紧贴床帮,双脚脚尖尽量往上勾,使脚掌和小腿呈90度。双臂伸直,手掌朝下,静止10分钟,便会感到困倦。若还无睡意,5分钟后再做一次,一般做两三次都能入睡。
敲脚跟失眠穴。脚跟的失眠穴又称为“百敲穴”,失眠穴在脚后跟,足底中线和内外踝连线的相交处。失眠穴属于经外奇穴,历代医家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发现它对付失眠有奇效。由于该穴在脚后跟,皮非常厚,所以一定要使劲按摩,可以用一根圆头的筷子点按比较省力。按摩时,可用拳头锤击大概100次左右。甘肃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内科主任医师王世彪
点击“国+社区网”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