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晓泉 曾格格 “冰糖葫芦”的酸甜故事

来源:

责编:

时间:2022-11-08 14:13:15

“冰糖葫芦”是一声熟悉的吆喝,是一种熟悉的美食,是一首温暖的老歌,还是一部汇聚众多老艺术家的话剧……

好家风1

冯晓泉、曾格格节目现场展示奥运福娃埙

著名音乐人冯晓泉和曾格格这对“夫妻档”在歌坛红了很多年,并多次在央视春晚舞台出现,从青春年少一路相扶相伴至今,不仅给我们留下许多经典歌曲,同时也成就了一对金童玉女的童话。近日,他们做客河北卫视《中华好家风》栏目,由一串冰糖葫芦,打开一代人的美好回忆,讲述他们的音乐世界和甜蜜人生。

1 东北小伙写出了极具“北京味儿”的《冰糖葫芦》

“都说冰糖葫芦儿酸,酸里面它裹着甜。都说冰糖葫芦儿甜,可甜里面它透着酸。糖葫芦好看它竹签儿穿,象征幸福和团圆。把幸福和团圆连成串,没有愁来没有烦……”一首脍炙人口的《冰糖葫芦》,承载着许多人的美好回忆,歌词里唱的“酸里带着甜,甜里透着酸”正是人生的滋味和道理。这首歌是冯晓泉的成名曲,一夜之间就红遍大江南北,成为那个年代的流行金曲,也成了大家心中永恒的经典记忆。一直到现在,走在街头路过冰糖葫芦商铺,还总能听到这首熟悉的旋律。

据冯晓泉回忆,这首歌其实是个“命题作文”。《冰糖葫芦》原是1996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排演的话剧,讲述一个楼里老邻居们由矛盾到和谐团圆的故事。演员集合了于是之、牛星丽、李婉芬、郑榕等“台柱子”级别的表演艺术家。当时人艺的老院长张和平想要搞一次“大动作”——让话剧也能拥有自己的专属主题曲,这在我国还是第一次!于是张和平亲自写歌词,找到刚在乐坛上崭露头角的冯晓泉,让他为话剧写一首同名主题曲。

“当时话剧的导演向我提出了3点要求:第一要有北京风味,第二要有文化底蕴,第三要朗朗上口,易于传唱。”这些要求看似简单,但对生于东北的冯晓泉来说,“压力特别大,觉得这3个要求一个比一个高。”为此,冯晓泉开始四处拜访了解老北京的学者,每天行走于各种极具老北京特色的街道,感受北京的各类风情。

终于有一天,他走在美术馆的大街上一下子来了灵感,心中突然涌现了歌曲开头的一段旋律。情急之下,他赶紧向旁边卖冷饮的阿姨要了纸和笔,把这段曲子记了下来,回去之后继续琢磨,完成了这首《冰糖葫芦》。

“当时这歌写好了以后,我去排练厅试唱给各位老艺术家听。我是第一次去,很紧张,结果他们听了之后特别高兴,说今天我们不排练了,就先学唱这首歌。然后我就教他们唱,很快就都学会了……”老艺术家们的话语,对于20多岁的冯晓泉来说,简直是莫大的鼓舞。

随着话剧演出成功,《冰糖葫芦》这首歌也被人广为熟知和传唱,冯晓泉更带着它登上了199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开启了自己的春晚之旅。

2 《中华民谣》《霸王别姬》竟然都是他的作品

您知道吗?《冰糖葫芦》可不是冯晓泉的“成名作”。在这首歌之前,他的处女作《中华民谣》就已在歌手孙浩的演唱下走红了。其实,那是冯晓泉的第一个作品。

1988年,刚毕业的冯晓泉开始自己写歌。“当时港台的流行音乐传到中国,而我生在一个音乐世家,又偏爱古典文学,就一时兴起创作了这首歌。那时候住在一个只有9平方米的地下室里,每天见不到太阳,一进去就基本与世隔绝了,不知道白天黑夜,创作的过程也很艰难……”可《中华民谣》问世之初并没有得到大家认可,他邮寄了几十份样片给唱片公司,却都石沉大海。当人们都劝他放弃创作时,他却不为所动,每天下班后就是埋头继续写歌。年轻气盛的他从那时就下定决心,要做有文化底蕴的音乐。

直到4年后的1992年,当孙浩唱着《中华民谣》亮相春晚后,才让这首歌红遍大江南北,冯晓泉也终于迎来了事业的春天。

一说起屠洪刚,大家都会想起他的代表作《霸王别姬》,很多人不知道这首阳刚苍劲的歌也是冯晓泉写的,而且跟《中华民谣》《冰糖葫芦》完全不是一个风格。

1995年,屠洪刚托人找到冯晓泉,想让他为自己量身打造一首歌。“屠洪刚是戏曲演员出身,我当时对戏曲不太了解,拿到歌词一个月了我都不敢下手,找不到灵感。后来为了找感觉,我就到北京的地坛公园,那儿人少,一下午我就不断默读这个歌词:‘我站在,烈烈风中……’反复唱,反复修改,然后这旋律就慢慢出来了。到最后我走的时候,公园里那些人估计都在说这个人精神估计有点问题。”后来冯晓泉把谱好的歌唱给屠洪刚听,屠洪刚说:“不行不行,这不像我的歌!”冯晓泉跟他打包票:“放心吧,这就是你的歌。”

《霸王别姬》出现之后,屠洪刚真的红了。而这首歌日后也成了屠洪刚“中国风”的代表作品。

可以说,开始的时候,冯晓泉一直是在幕后给别人做嫁衣,为别人写歌。后来当大街小巷都在放《冰糖葫芦》,而且知道他的人越来越多,找他写歌的人也越来越多……

3 几次登上春晚舞台,传承民族音乐

1997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冯晓泉收到邀请演唱《冰糖葫芦》,不过从最初一个人最后变成了四人联唱,前面还有好多人伴舞,最后冯妈妈还问儿子:“你说你上春晚了,到底哪个是你?”

后来他创作并演唱的《中华民谣》《冰糖葫芦》等流行歌曲,传遍大江南北。而在流行音乐创作硕果累累之际,他却将目光转向了民乐与电音乐结合的新模式,成为华语乐坛“新民乐”的发起人、开创者及领军人物。他由衷地说:“做了那么多流行音乐,还是舍不下自己民族的东西,还是热爱民族音乐,所以就把重心更多的放在对民乐或者新民乐的推广上。

2001年,冯晓泉再次登上春晚的舞台,他和曾格格俩人联袂表演了一曲歌舞《天上人间》,短短3分钟的时间里,他们竟然让人眼花缭乱地运用了唢呐、笛子、埙、排箫等8件民族乐器,不仅牢牢地抓住了海内外亿万观众的视线,更在春晚这样一个大舞台上,展现了他们推广和普及新民乐的满腔热情,从而揭开了民族音乐新的篇章。2005年春节晚会中,两个人联袂演唱的《手心手背》让人惊叹,完美的演绎一如他们的爱情。

2010年,在国家大剧院他们夫妇与中央民族乐团120人组成的乐团一同上演“泉释风格——冯晓泉曾格格2010专场音乐会。冯晓泉称:“民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瑰宝,能选择民乐作为自己一生的事业是幸运的,很高兴能跟他相伴一生,希望我们能用自己的的音乐给大家带来更多额美好记忆,也会用中国音乐讲好中国故事。”

4 乐坛“金童玉女”,相恋本自天成

屏幕上被誉为“金童玉女”的两个人,在现实生活中作为夫妻也格外有缘。很多人觉得冯晓泉和妻子曾格格是做组合后才日久生情的,其实俩人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还有着十分相似的人生经历。

好家风4

冯晓泉、 、 曾格格的儿子司马天一小小年纪便极具音乐天赋, , 已有不少原创歌曲

在节目中,冯晓泉深情地说:“格格跟我经历了一切。”俩人都是6岁开始学习民族器乐,格格在北京学竹笛,晓泉在东北学唢呐。十几岁时两个人先后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学习吹奏乐,成为初中同学、高中同学、大学同学,最后又同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多年后,回忆起当初的相识相恋的温情岁月和毕业后共渡难关的一幕幕艰辛往事,他们感慨万千。

冯晓泉出生在哈尔滨一个艺术世家,父亲冯永兴是国家一级演奏家,受父亲影响冯晓泉从小就接触唢呐。他很聪明,很多乐器简单碰就能上手,10岁就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赴京求学。由于成绩优秀,冯晓泉被保送升入中国音乐学院大学本科,除了学习唢呐之外,他还学习作曲,为以后独立创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独有偶,家在北京的曾格格父亲也是一名酷爱笛箫的人,她在父亲的影响下6岁开始练习吹笛子。1982年,11岁的曾格格考进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

开学那天,正是比她高一年级的冯晓泉来为她提包带路的,就这样缘分让他们相识了。刚开始格格对他的印象并不好,以为他是个调皮不听话的学生,后来她慢慢了解到冯晓泉的学业非常优秀,连续3年6个学期被评为三好学生,专业课也全部都是5分。而且,他不是死读书的那种孩子,踢足球、跳高、速滑、短跑样样出色,经常听老师把冯晓泉当作榜样来教育其他同学。随着他们接触越来越多,到了大学,两个人慢慢地走到了一起。

5 恩爱不离不弃,家风是一起成长进步

毕业后,曾格格很顺利地被分配到中央民族乐团,冯晓泉却费了一些周折,最后也进了中央民族乐团。但是团里连一张床都没有了,他就自己租了个地下室,一个月120块钱,而他当时的工资也是120元,交了房租什么都没了。屋里见不到阳光,到处都是发霉的味道。当时他在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用努力来证明自己,没演出的时候他就专心在地下室里创作、写歌。

“当时我每天在家里创作,一心一意地投入其中,所以就需要格格出去参加一些演出来赚点钱。没办法,还得生存。她经常去王府饭店、三里屯等地方去演奏唱歌,每天总是大半夜才回来,非常辛苦。经过半年多的苦捱,我终于创作出了凝聚着心血的一批歌曲。”

冯晓泉准备把这些曲子做一批歌曲小样,然后投到电视台和一些唱片公司。可是这要花费四五千块钱,他当时所有的积蓄加起来也只有2500元,还差3000元,怎么办?到哪里才能找到这么多钱呢?难道心血就这样夭折了吗?就在他为钱发愁的那晚,曾格格手里拿着不知从哪里凑来的一把钞票回来了。“我当时一看就傻了,那是些什么样的钱呀:最大面值50块,还有10块的,5块的,甚至还有几毛的……我不知道她是经历了怎样的艰辛才凑到了这些钱。我当时就哭了,当时感觉那钱浸透着格格对我的心意……那种艰难的日子持续了大概有五六年吧,格格一直陪在身边不离不弃,我一生都很感激她在那个时候的陪伴鼓励。”至今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日子,冯晓泉还是无比感动。

真可以说是苦尽甘来,经过多年的坚守和努力,随着《中华民谣》《霸王别姬》的发表,他们的日子才渐渐有了好转,才有了如今别样的幸福。冯晓泉是家喻户晓的歌手和著名音乐人,曾格格已是华人世界的优秀笛箫演奏家。

曾格格说:“这些年来,我们两个一直是互相比着的,你进步我也不能被你落下。只有不停止学习,才能跟得上彼此的脚步。共同努力,这也是我们维系感情的一种方式。”他们从少年时相识,到如今已经相爱几十年依然恩爱如初,这才是真正的“模范夫妻”,俩人还有一个可爱的儿子司马天一。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和榜样,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优秀的父母,颇具音乐才华的孩子也在奋力追赶。幸福的三口之家真正令人羡慕。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