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中国答卷”

来源:

责编:

时间:2019-10-30 01:48

万里潮起,千帆竞发。

2019年伊始,不少地方进入“两会时间”,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持续成为“热词”。在热度之下,是更加深厚的研发底气孕育创新潜力,是更加融合的区域经济迸发协同能量,是更加务实的经济观念期待厚积薄发……

经历转型升级的艰苦努力,高质量发展的春风正不断吹来,助推中国经济巨轮扬帆远航。

深耕研发,新兴业态孕育“创新潜力”

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在国内不少地方的两会现场,这些科技含量高的“热词”频频出现。

场外与之同频共振的,是高速轰鸣运转的智能工厂。

智能煮饭机器人、智能冰箱、智慧新零售……一批批具备“人机交互”功能的新产品,正从家电企业美的的智能工厂中加工完成。

“人机交互的未来正在到来。”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说。美的预计2018年净利润为198亿元至208亿元,同比增长15%至20%。

在良好业绩的背后,是对研发的执着追求。

位于深圳南山的无人机企业大疆2018年发布14款新产品,不少受到海外消费者好评。这个有“中国硅谷”之称的滨海城区,已形成你追我赶的创新竞争氛围。

“南山走出了一条从跟随模仿到参与全球竞争、从技术‘引进来’到企业‘走出去’的开放创新发展之路。”南山区委书记王强说。

很多中西部企业也不例外。总部位于安徽的智能语音领军企业科大讯飞2018年前3季度研发费用增长近70%;位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金宇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产品获得韩国兽用医药品等进口项目许可。

创新驱动,提速前进。正在举行的湖北两会上,湖北省有关负责人透露,湖北2018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2.8%,新增国家高新区3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超过1200亿元。

创新企业汇聚的深交所相关负责人说,2018年上半年,深市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合计1219亿元,同比增长近1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2%,较上年同期增加0.12个百分点。

推进融合,区域经济迸发“协同能量”

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建设长江国际黄金旅游带核心区等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十大战略性举措;谋划实施沿江化工企业污染专项整治、岸线资源管控、生态复绿等在内的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在湖北,长江经济带发展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巨大引擎之一。

不仅是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也在不断凸显区域协调发展规模效应,新的发展极正不断崛起。

伶仃洋畔,港珠澳大桥如一条巨龙飞腾碧波之上,以气贯长虹的“中国跨度”,展现当代中国的雄健风采。这条跨海大桥,连接香港、澳门、珠海三地,将港澳之间的陆路距离从3个多小时缩短到半个小时。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8年5月发布的研究成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已初步显露世界一流超大城市群雏形,未来将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巨型门户枢纽和世界级经济平台、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在区域经济融合之外,不同业态的跨界融合也在擦出产业火花。微信支付坐地铁、小程序买电影票、服务号预约看病……在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看来,消费者定制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需求越来越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的不断融合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不仅是“互联网+”,“无人机+”“机械臂+”等也正在成为跨界融合新的载体。“通过轻型的智能机械臂,服务机器人不仅可以交互对话,未来还能将咖啡端过来。”越疆科技创始人刘培超说,我们想让服务机器人长出智能的手臂,为客厅经济插上“中国翅膀”。

求真务实,做强基础夯实“发展动能”

落地支持民企举措、做强基础挤出水分……在新的形势下,相关部门求真务实、采取措施,各类市场主体齐心协力,不断夯实经济发展基础。

近期,深圳出台举措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如民营企业社保费率将降低,可缓交住房公积金等。

根据《关于以更大力度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推出减负降成本1000亿元以上、新增银行信贷规模1000亿元以上、新增民营企业发债1000亿元以上、设立总规模1000亿元的民营企业平稳发展基金“四个千亿”等措施,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

不少中部省份,正大力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正在召开的湖北两会上,湖北省政府工作报告中共45次提及“高质量”。报告提出,贯彻“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把推动制造业从数量扩张向质量提高的战略性转变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攻方向,提升湖北省在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挤水分、化债务、去产能、治污染……一些地区近年来做了很多“强基础”的工作,一批僵尸企业出清,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范。

前不久召开的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工作会议上,自治区党政主要负责同志直面当下全区经济遇到的问题。在呼和浩特市市长冯玉臻看来,虽然固定资产投资大幅下滑,但也看到投资结构在优化,工业技改、民生、生态等领域投资加大。

不少干部群众认为,应对当下的一些经济问题要坚持求真务实精神,在“形”与“势”的变化中坚定信心,在“危”与“机”的转换中把握机遇,在“稳”与“进”的统一中积极作为。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