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编:王璐
时间:2023-07-21 10:28:37
徐海宁是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和传播者。大学毕业后,他曾在邯郸考古队拿着洛阳铲探寻深埋地下的赵文化;也曾创办家乡文化的综合性网站馆陶之窗; 2015年他成立了河北茨花青年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致力于影视创作、展厅布展、文旅策划等相关事业。
多年来徐海宁凭借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特的视角,带领团队创作了多部影视作品。2013年徐海宁带领“茨花青年”团队制作了微电影《恐婚时代》,该片反映了当地农村青年人的生存状态和肺腑心声,致力追求人间的真善美,切中时弊,抨击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向广大青年朋友和观众传播了正确婚恋价值观,在互联网上引起轰动和共鸣,引起媒体热议。《中国青年报》《河北日报》、凤凰网等200多家媒体先后进行了报道。
卫运河(大运河邯郸段)沿岸的村落文化遗存非常丰富,我会把这些遗存和故事用镜头记录下来,陆陆续续有10年的时间了,拍摄了大量的影视素材。今年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了《寻古卫运河》栏目,先后录制了“馆陶驸马坟”“唐三彩蹲狮”、“沉船拾遗”、“灯塔桥”等内容。把卫运河沿线村庄的文化遗存一一讲述,用镜头记录大运河邯郸段沿岸村庄的文化遗存。
徐海宁时常思考家乡的小镇怎样“造血”才能自给自足,思考乡村振兴多元化发展之路。2019年徐海宁参与了粮画小镇五一、十一假期的策划和运营,累计接待游客100余万人次,实现景区建成后首次售票创收。“善禾小剧场”也是徐海宁当时在粮画小镇创办的,是一家以传统曲艺为主,同时兼容多种艺术形式的民间文艺团体,表演涵盖传统相声、山东快书、双簧、评书等。创办四年来,创作了大量以本地文化为载体的传统作品,如:《养生之艾》《魏夫人十八扣》《画扇面》等曲艺作品。近年来创作的“抗洪”“抗疫”相关题材的作品在网络引起上广为流传。截至目前常态化演出200余场,接待旅行团演出60余场。累计接待游客30000余人次。“善禾小剧场”为馆陶注入了文创的底色和活力。如今的“善禾曲艺社”依然活跃在馆陶各个舞台和互联网,用文艺作品讲述者馆陶人自己的故事。
2020年疫情初期,徐海宁带领团队创作了《静等馆陶春暖花开》《支援武汉》《抗疫快板书》等一系列“抗疫”网络视频。在本地网络上得到了较高的点击率和好评。网友们纷纷留言,在馆陶形成了积极向上的网络氛围。徐海宁说:作为一名当代青年,特殊时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很正常。我认为通过网络文艺作品宣传我们的防疫工作,可以给鼓励因为疫情被“滞留”在家的人,给人希望,给人精神上的安慰。
2021年,徐海宁参与了冰雪运动进农村、进社区推广活动,带领团队开着“冰雪大篷车”,装载着冰雪运动体验设备和冬奥知识宣传品累计进农村100余个,让几万人体验到冰雪运动。那时徐海宁才深刻意识到冬奥会给基层带来的影响…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前夕,CCTV《人物故事》栏目对我做了专访。徐海宁说:“冰雪大篷车活动让上万的基础群众体验到了冰雪运动,相当一部分青少年朋友参与其中,也许这次体验能在青少年朋友心中埋下一颗种子,也许这颗种子会生根发芽影响一部分人走向冰雪运动之路,也有可能出现一两个冬奥会冠军。”徐海宁把冰雪运动推广的故事带上了央视的栏目,让更多人看到了冬奥会给基层人民带来的影响。
徐海宁说:从党的十八大到党的二十大,转瞬十年。这是中国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也是创业者感恩奋进、飞速发展的十年。回眸过往,十年来我们虽然迷茫过、失败过,但还是搭乘上了时代的“顺风车”。作为一名青年文艺工作者和传播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中华悠久历史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中国故事提供了丰沃的土壤,讲好中国故事的方式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人心。我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用心解读家乡,以文艺和文创讲述家乡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