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国务院总理李强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的一年,我国大力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进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制造业投资增长9.2%。近年来,河北省也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努力闯出新路子,其中,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解码河北亮眼“成绩单”,聚焦经济发展“新动能”。本期《经济新观察·全国两会特别报道》邀请到了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李会霞,共同探讨河北省属国企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的秘密!
双轮驱动:政策杠杆 + 专项行动
核心要点:
河北省通过“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明确要求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和增速进入全国前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企业创新提供实质性支持,降低企业创新成本。政策与专项行动相结合,形成强大合力,推动国企研发投入持续增长。怎么理解“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什么?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 李会霞:“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2022年6月开始实施,要求“十四五”期间,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研发投入强度增速均进入全国省级国资委监管企业前列,三年“上台阶”,五年“强实力”。全省国有企业研发经费和研发投入强度每年要保持刚性增长,特别是省国资委监管企业要发挥骨干支撑和带头作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是指企业为了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所发生的研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可在实际发生额的基础上,按一定比例在税前加计扣除,从而减少企业应纳税所得额,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这是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重要税费优惠政策之一,河北省进行了多项创新。如,按照目前最新规定,如果企业一年的研发费用为100万元,且全部符合加计扣除条件,企业在据实扣除100万元的基础上,还可以加计扣除100万元,假设企业所得税税率为25%,仅此一项政策就可以为企业节约所得税25万元。
典型代表:
河钢集团:通过“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2024年研发经费突破125亿元,累计开发新产品616个,其中62个填补国内空白,53个产品替代进口。河钢集团唐钢公司实现转炉自动装铁项目国内首发,新一代提钒转炉全自动智能控制技术行业首发,张宣科技120万吨氢冶金示范工程成为全球首例。
河钢材料院河钢钒钛材料研发中心副主任 高明磊:五氧化二钒这个产品,是我们从生产钒的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中提取出来的,这项技术是我们完全自主研发的全湿法提取技术。不仅实现了无害化废渣的减量化的处置,还实现了钒铬有价元素的全部利用。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化工,还有新能源储能领域。目前是全球独一份。
河钢集团石钢公司技术中心二级专家 丁辉:这款高强度圆环链,是由石钢研发生产的高强度矿用圆环链用钢生产的,最早这个材料是从国外进口,价格很高,石钢开发以后,成功实现了进口替代。近三年以来,我们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了50%以上,在国内是第一,而且还成功出口到国外知名的链条公司。
河钢集团科技创新部三级专家 副总经理 钟金红:下一步,河钢将围绕"由原料级向材料级转变""由制造商向综合服务商转型",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重大需求,聚焦航空航天、海洋工程、能源工程等国家战略工程,更加关注本地市场、细分市场、新产业、新业态市场、个性化小众化市场,开展高端材料和关键技术研发,致力突破和解决产业链"卡脖子"关键材料问题。
典型代表:
华药集团: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华药集团金坦公司近三年研发投入约2.5亿元,减免税金近3000万元。通过政策支持,加快了新药研发,重组诺如病毒疫苗项目已取得临床批件。
华北制药科技部部长 张锁庆:企业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最大的作用就是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技术改进。企业把节省的现金流,再接着投入到研发项目中。
华北制药金坦公司总会计师 李慧敏:公司近三年的研发投入在2.5亿元左右,享受国家加计扣除政策减免税金近3000万元,减免的税金弥补了我们的研发资金,降低了研发成本,2025年我们的研发投入也在1亿元左右。
华北制药金坦公司总经理助理 张红霞:2024年8月,我们的重组诺如病毒疫苗项目,取得临床批件,这个项目,也已经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减免税优惠。
数据支撑:
自2022年6月开展“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以来,河北省属国企累计研发经费投入703.66亿元,年均增幅达到23.58%,研发投入强度由行动之初的1.0%提升至3.15%,位居全国省级国资监管企业前列;谋划实施重大科研项目391项,主导或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40项、省级106项,授权专利3976件,制定标准331项。
小结:
“政策杠杆+专项行动”的模式为河北国企创新注入强大动力,推动研发投入强度快速提升,成为全国国企创新的标杆。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 李会霞:“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就像给省属国企制定了一个“强身计划”,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配套政策则为省属国企提供了“政策强心剂”,二者相辅相成、形成合力,分步骤、有目标地引导国企加大研发力度。
创新生态:国企带动的“雁阵模式”
核心要点: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 李会霞:省属国企具有强大的创新资源和能力,作为“领头雁”充分发挥自身的创新引领力,不断提升自身的研发经费投入,在核心技术攻关中唱“主角”,加快突破“卡脖子”技术和前沿引领技术,通过向中小企业传导需求、开放资源、共享平台,推动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形成了我省“大雁带小雁”的创新模式和创新生态。
典型代表:
唐山三友集团:作为化工巨头,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三友化纤开发出以废旧纺织品为原料的循环再生纤维,引领行业绿色转型。
唐山三友电子化学品公司生产技术部部长 肖国营:我们规划的湿电子化学品,如电子级硫酸,售价是普通工业级产品的几十倍。工业级氯化氢变成了电子级氯化氢之后,价格更可以翻到 100 倍。
在唐山三友集团,“雁阵模式”正释放裂变效应!产学研合作累计签订58项,主动对接央企名校20余所,同时联合行业协会、上下游企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共同成立了“再生纤维素纤维行业绿色发展联盟”等多个联盟,实现了合作模式的创新性突破。
数据支撑:
截至目前,省属国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175家,创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累计达49家,建设省级及以上高能级研发平台174个,引育高层次人才1258人。
小结:
“雁阵模式”不仅提升了国企的创新能级,更带动了产业链的整体升级,形成了良好的创新生态。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 李会霞:从“单打独斗”到”群雁齐飞”,印证了一个事实:国企既是科技攻坚的“头雁”,更是产业升级的“领航员”!能当主角,能挑大梁,在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中扮演关键重要角色。
打破惯性思维:改革突破 + 区域协同
核心要点: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 李会霞:京津冀协同发展进入新十年,河北通过与京津的深度合作,在承接科研成果转化、吸引高端人才、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河北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之所以能快速提升,离不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推动。
典型代表:
燕赵钢铁实验室:作为河北省首家省实验室,通过与京津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吸引顶尖人才,推动钢铁产业协同创新。
燕赵钢铁实验室副主任 杨志南:燕赵钢铁实验室是从2023年1月开始启动筹建的,经过近两年的建设,已建成华北理工大学分析测试中心、曹妃甸研发中心和河钢集团科创中心,形成全链条测试和研发能力。比如:在“绿色”方面,我们与北京科技大学等一些高校,中科院的一些院所,开展了多污染物的协同治理技术。利用这一平台,可以进行项目交流、项目合作,并且还可以联合培养人才,向京津冀区域输送。
京雄高速自动驾驶成功测试:作为京津冀协同创新的重要成果,京雄高速通过自动驾驶测试,推动智慧交通发展。
京雄高速(河北)自动驾驶测试示范项目负责人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姚丹亚:京雄高速河北段有很好的智慧能力,其次它有一个很特殊的地理位置。如果我们在河北段能够更多地验证这个新业态或者新质生产力的推广,它会在北京和雄安之间的运输上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河北交投集团开发的数智仿真平台,为雄安新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在河北交投太行创新研究院,基于数字孪生、大数据、算法模型和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城市数智仿真推演平台,可以对人口、经济、交通、资源等六个维度的数据进行推演,只需一键点击,海量数智资源就能呈现城市的"未来场景",为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提供智慧化的工具平台。
河北交投“天启星座”:通过低轨物联网星座,推动京津冀空天信息走廊建设,拓展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
河北交投空天信息公司党委委员 副总经理 张钰伟:重点在高速公路基础设施、远洋运输、新能源、应急救援等领域深度挖掘应用场景,并且加快建设全球交通卫星物联网大数据中心,在交通领域产生的一些数据资源我们将汇聚到我们的数据平台上来,然后对这些数据共同开发利用。
数据支撑:
在2024年中国算力大会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综合算力指数(2024年)》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排名全国第一。
小结: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国企创新提供了广阔空间,通过区域协同创新,河北在承接京津资源的同时,实现了自身创新能力的突破。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 李会霞:河北省属国企研发投入之所以能实现节节高,主要源于“政策引领、国企担当、协同创新”三位一体发力。具体来说,一是,我省通过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直接降低企业创新成本;二 是,省属国企带头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勇担科技攻坚重任,聚焦关键核心技术,主动提高研发投入力度。三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省国企拓展了创新资源,省内国企积极与京津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建立联合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借助京津地区的科技资源,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推动行业创新发展。
未来战场:聚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河北将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优化战略性技术清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和独角兽企业。统筹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与新兴产业培育壮大。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财贸所所长 李会霞:建设创新型河北,关键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特派团作用,建好用好燕赵实验室,抓好国企创新示范带动,面向产业需求动态优化调整战略性技术清单,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当主角、挑大梁。
河北省属国企研发投入强度稳居全国第一方阵,是政策支持、国企担当、协同创新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三年上、五年强”专项行动到“雁阵模式”,从京津冀协同发展到新质生产力培育,河北正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核心,为全国经济发展贡献更多“河北经验”。
责编:李光
主编:任宇
监制:宋超 徐辉
总监制:刘丽萍
责任编辑:曹琳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