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科学日”活动成功举办,河北有“一扇窗”尽显中国科学院风采
2024-05-19 09:27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砥砺二十载,科学新征程”。5月18日上午8点,位于石家庄市槐中路286号的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陆续涌进了一批批来自石家庄市的普通市民和各个学校的中小学生。原来,这里正在举办中国科学院第20届“公众科学日”活动,吸引了来自省内外的1000余人报名参加。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

为保障活动顺利举办,中心组建了一支由一百多位一线科研人员、硕博研究生及外国留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设置了《盐碱地上的生机》《小麦育种——从基因到餐桌》2场线下和《科学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等3场线上科普报告,并在位于石家庄栾城区的中国科学院栾城农业生态系统试验站同步开启了科普活动。

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韩帼豪博士做科普报告《小麦育种——从基因到餐桌》

家长抱着孩子动手参与科学趣味小实验

家长带着孩子游园打卡并观看科普展板

公众在参与游园打卡的同时,还可以跟随志愿讲解员观看科普展板,参观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和科研仪器展示,动手参与科学趣味小实验,体验文体设施、母婴室亲子活动、参与直播互动等,全方位了解中国科学院和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发展历程、取得的重要科学成就和对国家做出的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党委副书记邓向东致辞

科普报告会上,中心党委副书记、本届公众科学日活动负责人邓向东致辞,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他表示,科学的未来寄托在每一个孩子身上,希望孩子们健康成长、努力成才,弘扬科学精神,为祖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郭凯青年研究员和韩帼豪博士用生动形象且极具科学魅力的语言分别讲述了盐碱地上的生机及小麦育种的科学故事,并与大家互动,获得了热烈的反响。

一组科普展板

漫步中心园区,分布着数十块科普展板、20多个大大小小的趣味小实验和小型科研仪器展示场地,孩子们与博士硕士研究生志愿者们积极交流,浏览科普展板上的内容,动手参与各项小实验,发掘了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真正做了一次“小小科学家”。

中国科学院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沈彦俊给记者介绍科普与科研之间的关系

中心副主任沈彦俊研究员表示,科普就是把离公众较远的科学内容以最简单明了、大众化的方式让人们得到充分的了解,从而更好的起到引导人们节约粮食、节约水资源、保护地球生态的作用。

农业节水专家张玉翠在农业资源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介绍科研工作

据了解,本届公众科学日恰逢活动开展的第20个年头,由中国科学院在全国100多家科研院所同步开启。中国科学院是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成立的,承载着几代中国人科技兴国、强国的使命。

中心作为中国科学院在河北省唯一的建制化研究单元,自1978年伴随着“科学的春天”和“四个现代化”诞生以来,经历了创建期、发展期的艰苦建设,逐渐呈现出跨越发展的良好态势。几代科研人员扎根农业科研一线,在水资源与节水农业、农业生态与环境、作物遗传与育种、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引领了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973”“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以及国家、中国科学院和地方国际合作项目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河北省突出贡献奖、河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135项,授权专利422项,出版专著53部,发表论文2201篇,为我国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作出了实质性贡献。

记者|王谦

通讯员|党文硕

责任编辑:王悦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

关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