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畔,一场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实践,正通过“一度电”的磅礴和“一滴油”的细腻,勾勒出清晰的产业新赛道。在金风科技,8MW陆上风电机组即将交付,为华北输送绿色动能;在金海食品,液氮注入技术让大豆油的油瓶成功“瘦身”,从源头践行减塑降耗。全媒体系列报道《潮起渤海湾·新质生产力的力量》,今天请看《一度电,一滴油,一条绿色新赛道》。


走进金风科技秦皇岛总装基地,宽敞明亮的厂房里,工人们正抓紧赶制订单,他们生产的8MW陆上风力发电机组已经进入最后的总装阶段。“我们正在给叶轮偏航轴承打机械密封胶,这一批订单共五台,是给昌黎风力发电项目二期生产的设备。” 金风科技秦皇岛总装厂厂长汤建华说,这种设备单台每年可提供约1500万千瓦的绿色电力,减少标准煤消耗约0.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5万吨。

记者宋肖肖采访金风科技秦皇岛总装厂厂长汤建华
秦皇岛市拥有丰富的海陆风电资源,其中陆上风电储备容量超过6670兆瓦,海上风电资源达5000兆瓦,发展风电产业条件得天独厚。秦皇岛市还和全球新能源领军企业金风科技合作,建设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致力于打造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和出口基地。
今年7月,金风科技秦皇岛北方海上风电产业基地一期总装厂项目建成投产,金风科技秦皇岛总装厂厂长汤建华介绍,基地目前主要生产8MW陆上风电机组,同时已经具备生产14-20MW海上机型的能力。
绿色能源的“开源”,为华北大地注入了澎湃的绿色动能。然而,新质生产力的“绿色”内涵,远不止宏观的能源替代,更在于微观环节对资源消耗的“节流”。这条绿色新赛道,如何深入我们的一餐一饭?答案,就在和金风科技相隔不远的秦皇岛金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里。另一场静默的绿色变革,正在流水线上悄然上演。

“这是我们的非转基因大豆油生产线,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液氮注入工序。”在小包装车间的透明参观走廊外,车间经理李英伟向记者展示了他们的绿色创新成果。全自动灌装线上,一个个大豆油油瓶正在完成液氮注入工序,这是实现包装“减塑瘦身”的关键一步。李英伟解释说:通过注入液氮,可以在保证包装强度的前提下,减少塑料使用量,这正是公司践行绿色制造的缩影。
一套“精准控制+循环利用+源头减量”的组合拳,不仅把天然健康的有机产品提供给消费者,更是一份对环境更友好的坚定承诺。2022年,公司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2024年,其分离蛋白产品更是获得SGS颁发的“碳中和”认证证书,成为行业绿色发展的标杆。

记者赫振贤采访秦皇岛金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洪波
秦皇岛金海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辛洪波透露,近年来公司环保投入累计超过2.62亿元。这笔绿色投资,不仅换来了“国家级绿色工厂”的金字招牌,更通过节能降耗,产生了可观的经济回报,生动诠释了何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面向未来,他们的目标更加清晰。
“一度电”与“一滴油”,在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出两道轨迹,却共同指向同一个绿色未来。新质生产力,既是顶天立地的产业雄心,也是浸润日常的细微变革。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是绿,而它的脉动,正在和渤海湾的潮汐同频共振——未来已来,绿潮澎湃。
记者 | 河北台宋肖肖、许晓彤、王凯鹏、付建岭、王欣、赫振贤,秦皇岛开发区融媒体中心王继军、李佳新、梁爽、彭云飞
编辑 | 王悦
责编 | 安倩
编审 | 吴晓飞
监制 | 冯慧杰
终审 | 边宇峰
责任编辑:王悦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