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观察】“智改数转”步伐加快 河北创下多个全国“第一”
2025-02-18 19:02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我省以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为主线,培育新模式、新业态和新增长点,2024年,我省制造业"智改数转"迈入快车道,拿下多个全国第一。

新春伊始,位于唐山曹妃甸的首钢京唐就传出了好消息:他们成功生产出0.7毫米超薄规格钢卷,突破了产线原本的设计极限。作为世界首条多模式全连续铸轧生产线,这条产线已是第二次刷新纪录。

首钢京唐公司钢轧作业部MCCR首席作业长 马硕:

MCCR(薄带连铸连轧)产线集成了当前最前沿的铸轧技术,产线的设计最薄规格是0.8毫米,自动化、数字化水平行业领先,这也为我们这次0.7毫米的突破提供了支撑。

0.1毫米!首钢京唐在最前沿技术的基础上又上了一层楼,突破秘诀在哪里?带着疑问,记者找到了产线的核心工序:炼钢数字孪生系统。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慧:

数百个控制点,上千个跳动的参数,将数字车间与现实车间实时联动。从加入废钢、冶炼到出钢,我身后的这个智慧炼钢系统将"藏在炉子里的秘密"搬到了我们的眼前。

首钢京唐公司钢轧作业部炼钢作业区作业长 王星:

以前我们是靠人工经验来去推测它里面是一个什么样的反应状态,现在我们加了摄像头、声纳系统、还有一些音频感知,通过这个系统把这些数据整合到一起,实现了一个无人的智能化冶炼。

智能化冶炼为这次突破带来了什么?温度波动由30°C降至5°C,减少热力不均问题;动态调整冷却速率,提升钢板强度韧性;误差识别可达微米级别,炼钢直出率提升26%……数字技术让每道工序精准可控,为钢铁生产带来云上"智"变。

首钢京唐公司副总经理 袁天祥:

在2024年,我们在智能化建设上投资,达到了总投资额度的30%以上。在2025年,我们会着力于我们的重点产品汽车板、镀锡板、中厚板等智能产线的打造,同时在我们产线技术提升,模型的应用上也会继续加大我们的投入力量。

以首钢京唐为代表,目前我省钢铁行业两化融合水平达到69,居全省制造行业第一位。钢铁行业在前边领跑的同时,我省其他行业也积极探索创新,融入数字化转型的浪潮。最近,邢台市的一家造纸企业就凭借数字技术改造,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保效益的双提升。

河北锦宝石集团副总经理 李天贺:

这个就是我们前不久刚刚投产的一个技改项目,它采用的装备是咱们国内首台套的一个智能化造纸装备,整体投资是在6.6亿元左右,技改成功之后年产(量)是由原来的8万吨提升到了40万吨,实现了一个五倍的翻倍。

在这条长达286米的产线尽头,是企业生产运行的"大脑中枢"。记者看到,中控大屏上的污水处理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闭环。企业负责人李天贺告诉记者,这是数字化转型所带来的附加效益。

河北锦宝石集团副总经理 李天贺:

就拿我们的污水处理来讲,(通过)整机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它可以将水体中的污染物提取出来转化成沼气,将这部分沼气转化成蒸汽,每天可回收工业蒸汽400吨,相当于产生的经济效益相当于每天有8万块钱,这种模式给了我们非常大的信心,我们预计在明年将继续投资3.5亿元,用于建设我们二期智能化造纸装备。

如今,越来越多企业加快"智改数转"步伐,让河北创下一个又一个全国"第一"。省工信厅数据显示,2024年我省两化融合水平达到63.6,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累计上云企业超10万家,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32.55%,连续四年居全国第一位;在用算力规模超过全国的五分之一,综合算力指数居全国第一位。




责任编辑:薛晓岩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

关闭视频

手机号快速登录
未注册的手机号通过验证后将自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