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发展涌新潮】⑪ 京津冀:产学研“合璧” 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2025-02-24 19:01
19.5万阅读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京津冀三地立足各自资源禀赋,在协同创新中加快推进"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2024年,河北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1092.2亿元,同比增长34.8%,越来越多的京津创新成果正在河北落地生"金"。系列报道《协同发展涌新潮》今天聚焦"动力源作用强起来",看三地产学研"合璧",协同发展动能澎湃。


本台记者 季泓光:

在周末来一场智慧与力量的冰上对决,别有一番乐趣。您看我脚下,它看上去摸起来都和平常的冰面一模一样,这里使用的凝胶冰雪,号称永不融化,它可是一种国际先进水平的"黑科技"。

北京理工大学研发的水凝胶技术,在唐山变成了冰壶场。与真冰相比,它的力学性能更优,被压时不会产生裂纹,还不容易融化,极大降低了场馆的运营成本。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凝胶冰雪技术创新研究中心 苗艺男:

在建设成本上我们比传统的冰场低30%,在运维成本上我们更低。一个1800平的标准冰场,它的年电费是 200万,我们只需要它的一半。

这段"北京研发、河北转化"的"冰雪奇缘",还得从 2019 年的一次 "牵手" 说起。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向纵深推进,唐山市与北京理工大学携手共建了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

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助理教授 左磊:

在来到河北唐山研究院之前,我们的基础研究已经积累了十余年,(在这儿)通过短短两年的时间就实现了我们基础研究的成果转化落地。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落地生"金",研究院所发挥的桥梁作用至关重要。北京理工大学为何选择落地唐山?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唐山的产业结构和发展布局,为技术落地提供了广阔的施展空间。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周明宇:

唐山具有非常雄厚的产业基础,尤其是在钢铁、陶瓷,还有水泥,同时又在向新兴产业转型阶段,包括中车唐车和百川集团,给我们学校基础科研的成果转化提供了非常好的一个产业基础。

唐山市向研究院免费提供了超160亩的场地使用,并在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北京理工大学围绕河北省12个重点产业和唐山市产业布局,带来了16个国家级、省部级的重点实验室,让科技成果和市场需求高效对接、双向奔赴。

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常务副院长 周明宇:

通过这两年多的建设,我们在唐山市,在这个研究院又重新打造了 5 个河北省的重点实验室,这些实验室服务地方企业 200 余家,开展实质性合作项目 136 项。

本台记者 季泓光:

论微克卖,比黄金还要昂贵,这样的产品您听说过吗?这就是纳科生物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在这个赛道他们可以说是第一,而这些产品则是地地道道的京津研发、河北转化。

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质量总监 于月欣:

我们的产品可以应用于食品、医疗器械、化妆品等领域,像在医疗器械当中主要应用于咱们烧烫伤后的术后修复,人工角膜修复等等。

人源化胶原蛋白生产工艺,技术攻关困难重重。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南开大学合作研发,从项目立项到投产上市,历经10年时间,2023年12月,产品在石家庄成功实现量产。

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兰举:

我们在整个项目的研发过程当中,南开大学的专家帮我们攻克了很多的技术难题,同时我们有很多的一些实验也是在国家纳米中心完成的,如果没有北京和天津专家的帮助,再给我们三五年的时间这个项目也落不了地。

2024年3月,纳科生物和老朋友南开大学的合作再次延伸,双方确定共同开展骨软骨修复再生材料的研发合作。

河北纳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徐兰举:

南开大学这个研发团队他们想找产业化落地的平台。落地的这个平台恰好是我们纳科有的,所以我们双方一拍即合。

倘若这种新材料研发成功,它将解决软骨无法再生的医疗难题。凭借"京津冀朋友圈中的智慧",纳科生物正在不断创新突破。

如今,来自京津的"智慧之火",点亮了河北的一棵棵"科技树"。截至目前,河北与清华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天津工业大学等共建了9家科技平台示范基地。2024年,我省共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同比增长34.8%。

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 副主任 翟增军:

我们将进一步深入对接服务京津高校,引才引智引项目,推动我省强技强能强发展,推动创新成果在河北转化落地,助力打造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


责任编辑:崔晓锋

精选评论

我也是有底线的

这里还没有新评论

发表观点,参与讨论

4

2

关闭视频

手机号快速登录
未注册的手机号通过验证后将自动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