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手术室的无菌 “战场”:护理人员如何严防感染

发布时间:2025-04-03 18:22:49

张咪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手术室,对于患者的生命健康至关重要,这里堪称一场与疾病较量的“战场”。而在这场特殊的 “战斗” 中,严防感染是保障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关键,护理人员在其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手术室的无菌要求以及护理人员是如何筑起防线,防止感染的。

 

手术室无菌环境的构建

空间布局与消毒:手术室在空间布局上有着严格的规划,分为无菌区、清洁区和污染区,各区域界限清晰,防止交叉污染。术前,护理人员会对手术室进行全面消毒。采用紫外线照射消毒,能有效杀灭空气中和物体表面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对于手术台、器械台等关键设备,会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确保表面无菌。

空气净化系统维护:手术室配备了先进的空气净化系统,它如同一个高效的“空气卫士”。通过过滤装置,能够过滤掉空气中的尘埃粒子、微生物等污染物,维持手术室空气的洁净度。护理人员需要定期检查和维护空气净化系统,确保其正常运行。例如,定期更换过滤器,保证过滤效果,以此保障手术室的空气质量符合无菌要求。

 

护理人员的无菌操作规范

手术衣与手套穿戴:护理人员进入手术室后,会严格按照无菌要求穿戴手术衣和手套。穿手术衣时,要确保手术衣的无菌面不被污染,双手准确伸进衣袖,避免触碰手术衣外面。戴手套时,采用无接触式戴手套法,先将手套袋打开,一手持手套翻折部分取出手套,对准五指戴上,再用戴好手套的手指插入另一手套翻折内面,将手套戴好,确保手套无破损,手指与手套贴合紧密。这样能有效防止护理人员的手部皮肤携带的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

器械传递与管理:在手术过程中,器械传递是护理人员的重要工作之一。传递器械时,要做到稳、准、快,同时遵循无菌原则。护理人员会用持物钳夹取器械,将器械的手柄递给手术医生,避免器械的无菌部分与其他物品接触。对于使用过的器械,会及时清理并放置在规定的无菌区域,防止交叉污染。例如,在一台骨科手术中,护理人员熟练地将手术刀、镊子等器械准确传递给医生,使用后的器械迅速清理血迹,放置在专门的器械托盘内,保持手术台周围的无菌秩序。

手术切口护理:手术切口是感染的高风险部位,护理人员会格外关注。在手术过程中,会用无菌敷料覆盖切口周围皮肤,只暴露手术区域,减少切口与外界的接触。同时,密切观察切口情况,一旦发现有渗血、渗液等异常,及时进行处理。术后,会定期更换切口敷料,保持切口清洁干燥,促进切口愈合。例如,在普通外科手术中,术后每天护理人员会为患者更换切口敷料,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疼痛加剧等感染迹象,若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患者的术前准备与术中护理

术前皮肤准备:护理人员会在术前为患者进行皮肤准备,包括清洁皮肤和备皮。用温水和肥皂为患者清洁手术部位的皮肤,去除污垢和油脂,减少皮肤表面的微生物数量。备皮时,使用专用的备皮工具,在不损伤皮肤的前提下,剃除手术区域及其周围一定范围内的毛发,一般范围是手术切口周围15-20厘米。例如,在剖宫产手术前,护理人员会仔细为产妇清洁腹部皮肤,并剃除腹部汗毛,为手术创造良好的皮肤条件。

术中体温管理:术中患者体温过低会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加感染风险。护理人员会采取多种措施维持患者体温。使用加温设备,如温毯机,为患者提供温暖的体表环境。对于输入患者体内的液体和血液,也会进行加温处理,使其接近人体体温。例如,在一台大型心脏手术中,护理人员通过温毯机将患者的体温维持在36-37℃之间,同时对输入的液体进行加温,减少因体温过低导致的感染风险。

 

手术室的无菌保障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护理人员从各个环节严格把控,通过构建无菌环境、遵循无菌操作规范以及做好患者的术前准备与术中护理,严防感染,为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康复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