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骨折后康复训练:加速骨骼愈合与功能恢复

发布时间:2025-04-03 18:27:16

张鑫

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康复科

 

 

骨折,作为一种常见的外伤,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疼痛,还会严重影响肢体的正常功能。然而,骨折后的康复训练就如同黑暗中的明灯,能够帮助患者加速骨骼愈合,促进肢体功能恢复,重新回归正常生活。

 

康复训练的重要性

骨折后,肢体长时间固定,容易导致肌肉萎缩、关节僵硬、骨质疏松等问题。康复训练能够有效预防这些并发症的发生。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为骨折部位提供更多的营养物质,加速骨折愈合。同时,康复训练还能保持肌肉的力量和关节的活动度,避免因长期不活动而造成功能障碍。例如,一位手腕骨折的患者,如果不进行康复训练,骨折愈合后可能会发现手腕关节活动受限,无法正常完成旋转、屈伸等动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康复训练的阶段与方法

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在骨折后的早期,骨折部位尚未稳定,康复训练主要以肌肉的等长收缩为主。以腿部骨折为例,患者可以在保持腿部固定的情况下,用力收缩大腿和小腿的肌肉,每次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每组10-15次,每天进行3-4组。这样的训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肌肉萎缩,同时对骨折部位的稳定影响较小。此外,还可以进行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如上肢骨折患者可以活动手指、手腕关节,下肢骨折患者可以活动脚趾、踝关节,以保持关节的灵活性。

中期阶段(骨折后2-6周):随着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康复训练的强度和范围可以适当增加。在这一阶段,可以进行骨折部位相邻关节的活动训练。例如,前臂骨折患者在石膏固定拆除后,可以开始进行肘关节和腕关节的屈伸活动。开始时,动作要缓慢、轻柔,逐渐增加活动的幅度和力量。同时,还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肌肉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抗阻训练。以肩部骨折为例,患者可以使用弹力带进行肩部的外展、内收、前屈等动作,每组10-15次,每天3-4组,增强肩部肌肉力量。

后期阶段(骨折后6周以上):当骨折基本愈合,康复训练的重点就转向了恢复肢体的正常功能和运动能力。此时,可以进行负重训练和功能性训练。对于下肢骨折患者,逐渐增加负重的重量,从部分负重到完全负重,如使用拐杖辅助行走,逐渐过渡到独立行走。同时,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技能的训练,如上下楼梯、蹲起等。上肢骨折患者可以进行一些精细动作的训练,如握笔写字、使用筷子等,提高手部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此外,还可以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等,增强心肺功能和全身的耐力。

 

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康复训练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医生会根据患者的骨折部位、骨折类型、愈合情况等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患者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训练,避免过度训练或训练不当导致骨折部位再次损伤。

循序渐进: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从简单到复杂,从低强度到高强度。不要急于求成,避免因过度训练而引起疼痛、肿胀等不适症状。如果在训练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肿胀明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训练,并告知医生。

注意安全:在进行康复训练时,要注意安全,避免摔倒、碰撞等意外事故的发生。特别是在进行负重训练和功能性训练时,要确保训练环境安全,如有必要,可以使用辅助器具,如拐杖、助行器等。

配合其他治疗:康复训练可以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物理治疗,如热敷、按摩、针灸等,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肌肉紧张,提高康复训练的效果。药物治疗,如钙剂、维生素D等,可以促进骨骼愈合。

骨折后的康复训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过程,需要患者的积极配合和坚持。通过科学合理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加速骨骼愈合,恢复肢体功能,让患者重新拥有健康、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