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 第五届自然嘉年华(石家庄站)正式报名通道开启了
- 燕赵文坛歌正气,群贤缘聚颂太行 ——彬然《太行颂》研讨会于国庆节前在石家庄召开
- 群贤毕至 缘聚碧水湾 巅峰论剑 探寻中国服务 ——第三届中国酒店服务创新论坛在广州碧水湾成功举办
- 解放大街明日开通试运行,高清俯瞰大图来了!
- 因一个"意外", 成龙昨晚再上热搜!
- “她”,处处烙刻着河北印记——专访《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编剧田运章
- 河北制造、年代大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即将登陆央视八套
- 蝎子沟双龙潭浪涌鱼跃 三峰山小天池云卷鹰飞
- 太行山脉它最绿 康养指数它最高
- 永志千里践初缘 赞美军魂励后贤——马永祥馆长在赋生堂讲述《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古与今》引起强烈反响
- 百姓快乐建舞台 文化兴村放异彩
- 守护折翼天使,大家在行动 关爱残障儿童公益活动在新百广场地铁站启动
- 月季公园 花开正艳
- 小黄车,已是城市文明的一道伤口 省会街头急待清理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衡水老白干首届酒文化节盛大起航
发布时间:2021-03-03 15:13:15
由河北省图书馆和河北广播电视报联合举办的“共读好书 传递书香”活动将图书资源与广大读者联结起来,共享阅读与沟通的快乐。省图从纷繁的图书中精选出部分书单,以飨读者。如果你慨叹庸庸碌碌,不妨从中挑一本开始读起。因书籍而治愈,因阅读而欢愉!
诗情画意的地理百科全书
——评《这里是中国》
丁若虹
一部由国内顶级专业团队历时三年精心打磨的地理科普全书《这里是中国》,一经问世,就得到了专家、学者及广大读者的拥趸。其装祯之精美,图片之夺目,涉猎之广泛,故事之感人,语言之妙趣,令人爱不释手。它把我们广袤无垠的山川湖海、数千年中华文明、璀璨的中华文化,通过遥感图像、摄影作品,从地理学的视角,揭开了美丽中国的画卷。仿佛在时间与空间的交错中,犹如亲历者,见证着我们祖祖辈辈眷恋着的故乡的起源与变迁、生命与文明的孕育与成长,让你心驰神往、流连往返。掩卷长思后,重新再以时空思维回顾历史,关注现实,更加感悟天地之伟大、生命之可贵;更加领悟到国人之智慧,与自然抗衡的力量。
全方位认识中国,了解中国,地理是一个很好的角度。全书遵从自然地理环境“三阶梯地势”,分三章整体呈现出从高原到平原延伸,从荒野到文明的变迁。期间每一个阶梯分别有独具代表特色的名山、湖泊、城市、省份等地貌类型为单元加以“精细入微”的描述。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从中国最伟大的荒野“可可西里”、荒野文明的代表“阿里”、极致风光最密集的山脉“横断山”、被冰川侵蚀的变化无穷“九寨沟”、具有东方阿尔卑斯山与蜀山皇后美称的“四姑娘山”一路向东,进入第二阶梯。首先应入眼帘的是西北部边陲的“伊梨和伊梨河”、神秘的“罗布泊和楼兰”、愈多元愈美丽的“甘肃”、古老又鲜活的“西安”、中国最具人间烟火气的“成都”和生态孤岛“梵静山”。第三阶梯杰出代表有一半山地一半平原的“河南”、良渚文化的“浙江”、千山万水的“福建”、城市美学之誉的“青岛”、六代帝王都的“南京”……作者通过一篇一篇文章的创作,一幅一幅地图的绘制,一瞬一瞬风光的捕捉,一个又一个故事的讲述,完成了从青藏高原到东海之滨,从远古到现代的历史更迭,从自然风光到人类文明的和谐。最后作者对“这里的中国”作出有力的回答:她是“碰出的一个大中国”,更是这里的我们,包括你和我。
说它是一部诗情画意的地理百科全书,是它不仅以广阔的地理视角和宏大的时间尺度解读中国故事,而且以唯美的照片、专业的地图,描绘出美丽壮阔祖国山河,更是以优美、深情的语言和文字,书写出中国民族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雄心壮志,在艰苦的自然环境下,造山营水创造出的灿烂文明、丰厚物产和富饶的鱼米之乡,与自然和谐共生,繁衍生息。
诗:书中,除了唯美画面如诗歌赞美的一样,还引用了大量的经典诗词歌赋。松赞干布的妹妹从吐蕃远嫁到阿里,她在歌中唱到“我所嫁之地啊,是大鹏银堡寨。从外面看是险峻山崖,从里面看却是黄金与宝石”;同仇敌忾秦人,统一华夏时,就引用了《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在唐代,成都是杜甫《赠花卿》中的“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情:书中字里行间、图文之间,传达的是作者团队挚爱的这片土地、热爱事业的浓情厚意。他们把这片感情化做梦想和理想,将中国的雪山走遍,把中国的江河看遍,把中国的城市跑遍,并把他们的所看、所听、所闻、所知、所想书写成文字,分享给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喜爱他们。
画:地理科普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在视觉上,为了追求最佳的阅读体验,地图师、设计师、摄影师不厌其繁地反复打磨,甚至专程重新拍摄图片,用了1000小时最终将191位摄影师的365幅作品呈现给读者。读书时像是欣赏一幅幅工笔画,更像是漫步在中华美术画廊,自由遐想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妙。
意:好的科普图书,一定会是言简意赅,简单易记。这本书不落俗套之处,在于作者们无限发挥想象力,将晦涩刻板的专业名词,用看似普通,却能生动有趣的传神之词替代,更加贴近大众生活。同时把深奥难懂的专业理论,用精妙的比喻一语道破,让人回味无穷,记忆犹新。作者把高原塑造气候比喻为“抽风机”,中国水系起源于一座“超级水塔”,把伊犁河流域比做“超级集雨器”。昆仑山脉、喜马拉亚山脉等四条山脉汇集比喻“山来了”,横断山是“短兵相接”的“造山”,白水台、黄龙、九寨沟以及怒江、澜沧江、金沙江等“横断六江”是“营水”。“地球之耳”的“大耳朵”是罗布泊。河南是“造山、造水、造中华”,浙江“士比鲫鱼多”……同时,作者也有要表达的深意:荒野文明要归于荒野,美轮美奂的九寨沟曾经历三次毁灭与创造,未来仍会有旧的景观消失,新的景观诞生。而四姑娘山“时运不济”,坐“冷板凳”长达千年之久,在2011年被一支法国登山队将登顶路线命名为“你好漂亮”。
书的最后,是多达200余条的参考文献。这是作者搜集、阅读、整理了大量的科研著作、论文,以理论知识为基础,事实求实查证。也只有这样科普著作,才能经得起检验。
如果你是一名普通读者,首先会被书中美丽的照片所打动,进而渴望前往实境地,产生渴望了解美景成因的需求,最终擦出思想的火花,成为科普图书的忠实读者。
为人类问道者的光辉
——《十问 霍金沉思录》书评
许大明白
在史蒂芬·霍金生活的时代,没有人能与他比肩。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就如《天龙八部》里的扫地僧,论武功,什么萧远山、鸠摩智、慕容博,全然不在话下,根本不是一个量级。
大概三十年多前,《时间简史》横空出世。那时跟现在不同,互联网只是传说,人人都还以读书为荣。作为一个知识分子,不管你看不看、看不看得懂,书架上必须要有霍金的这本书镇着,来昭示或标榜自己的品味和深度。
和许多文科生一样,我买来后就没打开,任他在书橱的最显眼处蒙尘。
原因很简单,因为对理科深恶痛绝,看到物理学的定义,就有穿越回高中被物理老师折磨的梦魇感。
也不遗憾。我一直觉得,人和书的缘分,有时是注定的。所以,才让我在年近半百的时候,看到霍金的这本《十问》。
如果只看封面,很像标题党,因为十个问题,无一不是吸睛的叩问,更是我们脑海里有过的疑惑:上帝存在吗?时间旅行可能吗?人工智能会不会超过我们?我们应去太空殖民吗?……如果说这是《奇葩说》之类的网综讨论的辩题,也毫不违和。
坦白地说,这些问题太大了,而且很容易令人怀疑别人给出的答案是不是正解。
如果我们的孩子小时候突发奇想问我们这些问题中的一个,我们只能吞吞吐吐地说:现在给你讲你也听不懂,等你大了咱们再讨论。
这样回答虽然略显尴尬,但非常得体。
可霍金的这本书,直接给出了他的答案,让很多家长可以长出一口气,这就是霍金的伟大之处:他把十个窗户上厚厚的窗户纸都捅破了,让我们可以窥见外面的世界和满天的星光。
很欣慰的是:伟大的人,从不故弄玄虚。他阐释每个问题,都用的是平实的语言,里面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专业术语的时候,我们也能感知到他已很努力让你能懂得这一切的良苦用心。
除了这份善意,他还有着与生俱来的幽默感。这种幽默感来自于他的乐观,当他年纪轻轻就被医生判处只有三年可活的“极刑“之后,他在轮椅上用76岁的寿命对医生的诊断给予了彻底的否定。
我深信,这一否定并非回击和嘲讽,而是他那句名言的佐证:我们一世为人被教导很多常识,但常识往往只是偏见的代名词。
以我有限的知识面,我对霍金给出的每个答案都深信不疑。
但这种相信一度带给我无尽的焦虑,因为如果他的断言都实现的话,人类必将面临灭顶之灾。这种灾难长远看来自于宇宙运行的必然,从目前来看,来自于短视的人类为了自我利益折腾家园的加速自戕。
我们无法探知,在阅读和表达上比常人都困难无数倍的霍金,如何凭借天才思考出这些问题的答案。但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为人类的未来一直抱有忧虑和期许。他坚信科技的发展能解决一些可怕的问题,但前提是人类不要固执地迷失自己。
霍金如今长眠于西敏寺,和牛顿、达尔文毗邻。我想,这不仅是世人给予他的尊崇,也是后两位的荣幸。
好在,该死的病痛已经不能折磨到他了。不幸的是,我们失去了一位天才智者的指引、关怀和劝诫。
感谢译者吴忠超教授,他用简洁的中文完美传递了霍金的学术思想和观点,更通过素朴的语言彰显出了这位科学巨人的人格魅力。若非作为弟子多年来的近距离接触和了解,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希望有更多的人读到霍金的这本书,了解他的思想和善意,并把这种思想和善意传播开来,乃至影响到那些对这个世界走向有影响力的人,让他们懂得该按照霍金的指引,为人类谋求更多的福祉。
《东京一年》
《东京一年》蒋方舟著,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索书号:I267.5/244
馆员推荐:蒋方舟46篇日记里记录了她在东京独居生活时的所思所想,她的游览、观展经历折射出对艺术的热爱,她的思考范围十分广泛,有深刻的自省,也有对人性、灵魂等话题的探讨。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感受到作者的真诚,也会发生思维的碰撞。荐书人:李哲
《致加西亚的信》
《致加西亚的信》[美]阿尔伯特·哈伯德著,
路姜波译: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索书号:B822.9/53
馆员推荐:罗文的事迹通过《致加西亚的信》一本小册子传遍了全世界,并成为敬业、服从、勤奋的象征。故事很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学习与创业的道理。送信变成了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变成了一种忠于职守,一种承诺,一种敬业和荣誉的象征。许多政府、军队和企业都将此书赠送给士兵和职员,作为培养士兵、职员敬业守则的必读书。荐书人:王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