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 第五届自然嘉年华(石家庄站)正式报名通道开启了
- 燕赵文坛歌正气,群贤缘聚颂太行 ——彬然《太行颂》研讨会于国庆节前在石家庄召开
- 群贤毕至 缘聚碧水湾 巅峰论剑 探寻中国服务 ——第三届中国酒店服务创新论坛在广州碧水湾成功举办
- 解放大街明日开通试运行,高清俯瞰大图来了!
- 因一个"意外", 成龙昨晚再上热搜!
- “她”,处处烙刻着河北印记——专访《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编剧田运章
- 河北制造、年代大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即将登陆央视八套
- 蝎子沟双龙潭浪涌鱼跃 三峰山小天池云卷鹰飞
- 太行山脉它最绿 康养指数它最高
- 永志千里践初缘 赞美军魂励后贤——马永祥馆长在赋生堂讲述《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古与今》引起强烈反响
- 百姓快乐建舞台 文化兴村放异彩
- 守护折翼天使,大家在行动 关爱残障儿童公益活动在新百广场地铁站启动
- 月季公园 花开正艳
- 小黄车,已是城市文明的一道伤口 省会街头急待清理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衡水老白干首届酒文化节盛大起航
发布时间:2021-03-18 08:59:43
《图书馆史话》由河北省图书馆和河北广播电视报联合推出。它从我国汉字诞生、文献典籍初现为始,到古代书院、藏书楼,再到近现代图书馆的出现和发展,用文献典籍背后跌拓起伏的精彩故事,为您讲述图书馆发展至今的风雨历程,从不同角度揭示中华文明延绵不断的文化密码。
延安中山图书馆
延安中山图书馆是延安时期规模最大、影响最广泛的公共图书馆。它作为陕甘宁边区100多个图书馆中最耀眼的一个,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办馆方向、办馆形式、创业精神、工作作风等方面都反映了革命圣地延安所特有的崭新的面貌和革命风格,是三四十年代中国图书馆事业的一面光辉旗帜。
1937年1月13日,中共中央从保安迁往延安。为满足各机关干部阅读书报的要求,在延安建立了以孙中山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中山图书馆。1939年秋,为适应延安各机关、学校和各界人士学习研究的需要,党中央决定将中山图书馆恢复扩建为公共图书馆,由陕甘宁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任馆长,由中共中央青年工作委员会领导并负责具体筹备工作。
中山图书馆的新建馆址,一开始选定在中央青委所在地延安大砭沟里一公里多的阳坡上。大砭沟里有许多文化机关。沟口是全国青联和东北救亡总会延安分会,沟里有青年俱乐部、文化俱乐部、八路军军政学院等,所以又叫做青年文化沟。馆址选定后,就开工打窑洞。因经费紧缺和地形的限制,只能打三个大窑洞,接着在窑前盖了三间平房。平房设计了木格窗子,同时请当地木工做了一批书架。经过几个月时间的修建与准备,中山图书馆于1940年7月7日,抗战三周年纪念之日正式开放阅览。开馆之日,延安各界人士前往祝贺和参观,大家都把它当成延安文化生活中的一件大喜事。
由于图书报刊增加很快,读者也越来越多,原来的馆舍不够用了。1941年春,经中央青委批准,决定在大砭沟南侧山坡上另建新址。在这里打了14孔窑洞,除3个窑洞用作办公室外,其它11个窑洞全部用来作书库,每个窑洞放4排书架。新馆址建成后,请毛泽东主席题了“中山图书馆”5个雄健有力的大字,拓下来刻在木板上,涂上黑油漆。馆里在山坡下修了两垛砖柱子作为大门,把毛主席写的“中山图书馆”的大牌子挂上,显得十分庄重大方。
中山图书馆的藏书规模,在当时的延安是最大的。据1940年7月正式开馆时统计,存有图书5000余种,约1万册左右。全国各地出版的报纸杂志不下百种。这些藏书有几个来源:有1938年敌机轰炸前的中山图书馆的馆藏的、有多方搜集运回的、有个人捐赠的、有从新华书店购买的,有延安各界人士通过各种渠道捐赠的。
中山图书馆在创建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受到中共中央和许多领导同志的重视与关怀。1939年冬为筹建新馆,毛泽东带头捐款300元。彭德怀也向中山图书馆捐款200元。边区政府、八路军总政治部等党政机关也纷纷捐款。一个月内就收到捐款近千元和一大批图书。全国各地爱国抗日人士以及重庆、桂林、昆明、西安等地的进步书店也纷纷给中山图书馆寄赠书报。馆里还经常收到香港、巴黎和东南亚各国的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寄来的书报杂志。1940年春,周恩来到中山图书馆借书,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出,请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代为购买一些图书。办事处通过各种渠道买了一批书刊杂志,运回了延安。
到1943年,中山图书馆已成为一座藏书达到三万册的公共图书馆,延安的干部、战士、群众都可以到这里来借书、阅报。馆内设置图书室、材料室、参考室、阅报室、杂志室五个部室,建有健全的借阅制度。
中山图书馆很注意配合抗战形势,给在前方作战的我军将士提供精神食粮。1938年夏,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朱德在视察晋察冀根据地后指出,前方最缺乏精神食粮。中山图书馆率先响应,共向前线将士捐赠了各种书报7000多册。
不少来自国民党统治区的爱国进步人士和国外的记者,到延安后看到中山图书馆陈列的中外图书、报纸,感到十分惊讶,这也使“延安没有书卷气”的诬蔑之词不攻自破。
中山图书馆作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所在地延安的规模最大的公共图书馆,密切配合抗战形势的需要,利用图书报刊,为革命战争这一中心任务服务,在传播马列主义、宣传党的路线、提高广大干部战士的理论与文化水平、教育与动员民众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为巩固根据地的政权和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同时,中山图书馆也为我党保存了一大批战争年代的珍贵文献,培养了我党领导下的一批优秀的图书馆工作者,并在办馆方针、文献的收集与交流、读者服务、科学管理等许多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史上写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光辉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