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打假维权重心应在“3·15”晚会外

发布时间:2021-03-19 22:08:00

近日,一年一度的央视“3·15”晚会如期播出,这已经成为了人们一年一度翘首以盼的打假盛典。人们关心着又有哪些产品和品牌登上“黑榜”,身边又有哪些消费陷阱被曝光。一时间,短视频平台和朋友圈被晚会揭露的内幕刷屏,手机上铺天盖地都是打假的新闻。有关部门重拳出击、连夜行动,消费者们义愤填膺、拍手称快。但是,在这热闹的“3·15”背后,还需要有一点冷思考。

        3月15日被很多人戏称为企业公关的“受难日”。这一天,几乎所有企业负责公关的部门都会怀着忐忑的心情,守在电视机旁观看央视“3·15”晚会,生怕自家企业被点名。当然,除了观看“3·15”晚会,公关部门也会联动其他业务部门形成应急预案,包括出现问题后的声明或者道歉,相应的内部应对流程,比如涉事业务的紧急整顿等。

        果不其然,今年央视“3·15”晚会播出后,一系列被曝光企业反应神速,英菲尼迪、360搜索、UC、长安福特、猎聘、前程无忧、智联等七家企业火速表态,或提出要对当事消费者进行客户一对一沟通、或承诺对存在问题的产品进行免费维修、或表态要对内部违规问题进行严肃处理、或宣布要联合抵制相关不法行为。

        从企业行动的迅速程度来看,我们看到了“3·15”晚会巨大的影响力。但如此巨大的影响力背后,我们也不由得去思考一个问题。“3·15”曝光的有些并不是什么隐藏很深的新问题,甚至是消费者们屡见不鲜、反映强烈的问题。科勒卫浴、宝马、MaxMara商店安装人脸识别摄像头海量人脸信息已被搜集;智联招聘、猎聘平台简历给钱就可随意下载大量流向黑市;揭秘360搜索医药广告造假链条UC浏览器涉及为无资质公司投虚假医药广告;福特汽车变速箱生锈内幕,这款福特汽车设计存缺陷坑消费者……这些问题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有些甚至是央视曾经曝光过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不断出现,可能是职能部门宣传和处罚的力度不够;可能是工作方法、监管手段“落伍”;也可能是另有“隐情”。无论是什么原因,总不能等出了“事情”才有所“作为”。问题屡禁不止,曝光反复重演,消费者除了想看到曝光后迅速的维权行动,更希望看到执法的成效。

        相比于亡羊补牢的挽救措施,防患未然的预防措施才是捍卫消费者权利更好的手段。问题商品能够堂而皇之的登堂入室,消费陷阱能够有恃无恐的骗取钱财。生产的审核程序是否执行到位,日常的市场巡查是否高效完成,群众的消费投诉是否及时回应,只要其中出现了一环的纰漏,消费者权利受到侵害就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打假维权,不能仅仅只是依靠媒体记者的暗访调查,也不能寄希望于每年一次的“打假盛典”,而是应该将市场执法权切实履行,这才是“3·15”的最好诠释。这就需要相关部门担负起法律赋予的使命,承载起消费者的期望,行使应尽的责任,唯有如此,消费者才可以真正买得放心,用得舒心。

商国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