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当前位置
不让生命感到无助 ——记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医生张笑博的一个工作案例

发布时间:2024-12-13 22:08:22

大爷2024年7月下旬到8月中旬,身体健康出现了严重问题,但是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张笑博医生的帮助下,他度过了危急时刻

老人住院时,右脚肿胀流脓已有十几天了,右足无法下地。肿胀疼痛让他无法休息,病魔的折磨和对自身状况的担忧对他的精神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他常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焦虑和不安让他失去了活下去的信心。他时常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只知道孩子们带着他辗转治疗。张大夫给他做检查,他不愿意,躲避、用手阻挡、抗拒。

这时候老人半梦半幻中听到一个声音:“别怕啊,大叔,别怕。我帮您看一下,您别动,看明白了就能治好了。”声音很近,很温和,让老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安慰老人的就是张笑博医生。他看到老人的时候,对于老人的心态有清晰的判断:彷徨、无助,首先要安慰。

张大夫仔细检查了老人的伤势: 右足足背部及内踝部皮肤破溃,表面肌束坏死,肌腱附着,皮肤黑,伴咖啡色样。这些症状,让张医生心中充满担忧,这是糖尿病的并发症,但是严重到什么程度,会不会迅速恶化,其他病症会不会爆发,如何保住病人的脚,都是张大夫要考虑的问题。患者目前的状态,绝不是看起来这么简单,随时会有生命危险。

张笑博大夫一边与家属交流患者情况,一边迅速完善一系列检查,这个时候首先要掌握患者的基本健康状况,有针对性的制定方案,最大限度防止突发风险。

张大夫嘱咐家属一定照顾好老人,多安慰他,和他多说话,不让他觉得无助,他才会配合治疗,才能有希望。

不好的检查结果一个个传回来,血液动力不稳定、重症贫血、血糖高至测不出,这些结果更加重了张医生的担心。给予重症监护、紧急输血纠正贫血、抗感染、营养支持、控制血糖,张医生根据检查结果和患者状态,采取了一项项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抵抗疾病对生命的侵袭。患者把生命交到她手里,她不能让生命无助,不能让家属无助,她要在患者无助的时候,给予最有力的支持。

但是患者状况继续恶化,老人昏迷了,经检查老人发生脑梗了。家属也开始急躁,他们不明白,就是脚上破了,怎么就昏迷还脑梗

张医生这时候一方面积极安抚家属的情绪,一边迅速安排多科室会诊。她耐心的和家属解释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原理和后果,明确当前治疗措施的必要性,终于取得了患者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张医生不断的与老人交流,鼓励老人。同时经会诊对脑梗进行了针对性的治疗。老人的身体状况暂时承受不了手术,张医生决定先进行床旁清创,暂时保守治疗,希望能保住老人的脚。

遗憾的是,经过反复努力,老人脚部伤势依然无法控制、修复,而且持续导致身体继续恶化,必须要采取果断措施了。这又是一个艰难的沟通过程。老人和家属虽然有心理准备,但却实在不好接受这个结果。张医生耐心给老人做心理疏通,介绍类似病例的术后的生活状况,鼓励老人继续生活的勇气,终于在家人和张医生的劝导下,老人心情逐渐平静的接受了现实,同意做截肢手术。

在张医生对老人救治的过程中,科邓卓钧主任不但坚定的支持张医生的决定,专门与她一起研究方案,帮她与病患沟通,积极协调相关科室配合,保证突发任何情况都能得到最好支援。还有麻醉科,他们针对老人复杂的病情专门研究制定麻醉方案,保证手术顺利同时不让老人脆弱的身体多受任何影响。

 术后,老人在张医生的鼓励下不再烦躁、不再哀声叹气,而是听从医生建议、努力克服截肢带来的不适,认真锻炼,尽最大能力让自己活的更加有质量、有尊严,尽量减少给家人带来的麻烦,见人就说:“是张医生帮我捡回了这条命,人家费了这么大劲儿,我怎么能糟蹋她的心意,如果不是张医生耐心的鼓励我,也许我就回不了家了,张医生医德高尚、医术精湛,真的要好好感谢她,是她在我最无助的时候,给了我活下来的勇气”。

如今老人确丝毫不显颓废,配合治疗,听从医嘱,积极康复。脸上虽有忧虑,眼神确实坚定而执着,似乎截肢带来的不适,只是留在了身体上,从未影响他积极生活的态度,如同夕阳,平和而绚烂,沉默而热烈。

老人的孩子看到父亲的术后状态,非常高兴,特意给张医生送来了锦旗:医德高尚医术精,关爱病患暖人心。他们说张医生一次次在关键时刻给予的安慰,让父亲从身体上更是从心理上战胜了病魔,是她让父亲在失去患肢后,却活的更加从容、自信,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自暴自弃,真的感谢她。这是对张医生的最好赞誉。

医者仁心,张医生从来都是这样,她不仅仅关注患者的病情,而是更加关注病患的心理,她不仅要治好病人的病,更重要的是不能让患者在生命脆弱的时候,感觉无助。

这就是张笑博医生的一个普通的工作案例,对张医生来说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