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信息
- 第五届自然嘉年华(石家庄站)正式报名通道开启了
- 燕赵文坛歌正气,群贤缘聚颂太行 ——彬然《太行颂》研讨会于国庆节前在石家庄召开
- 群贤毕至 缘聚碧水湾 巅峰论剑 探寻中国服务 ——第三届中国酒店服务创新论坛在广州碧水湾成功举办
- 解放大街明日开通试运行,高清俯瞰大图来了!
- 因一个"意外", 成龙昨晚再上热搜!
- “她”,处处烙刻着河北印记——专访《在桃花盛开的地方》编剧田运章
- 河北制造、年代大剧《在桃花盛开的地方》即将登陆央视八套
- 蝎子沟双龙潭浪涌鱼跃 三峰山小天池云卷鹰飞
- 太行山脉它最绿 康养指数它最高
- 永志千里践初缘 赞美军魂励后贤——马永祥馆长在赋生堂讲述《将军的摇篮、保定军校古与今》引起强烈反响
- 百姓快乐建舞台 文化兴村放异彩
- 守护折翼天使,大家在行动 关爱残障儿童公益活动在新百广场地铁站启动
- 月季公园 花开正艳
- 小黄车,已是城市文明的一道伤口 省会街头急待清理
-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衡水老白干首届酒文化节盛大起航
发布时间:2025-02-05 13:32:26
在价值多元化的时代漩涡中,当代青年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精神震荡。由河北中医药大学卢翠荣编写的《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研究》这部著作,恰如一部精准的导航仪,在理想主义的星空与现实主义的土地之间架设起通达的桥梁。作者以深邃的理论洞察和鲜活的实践智慧,构建起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生态系统,为破解当代大学生精神成长困境提供了具有时代价值的解决方案。
一、解构与重构:常态化教育的理论突破
作者以“常态化”为手术刀,精准解剖传统理想信念教育的结构性矛盾。在历史维度上,梳理了从运动式教育向常态化教育的范式转变,将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教育理论、日常生活理论、质量互变理论和理想信念教育规律作为理论基础,揭示了理想信念教育方式的转变,这不仅是方法论层面的革新,更是教育思路的一个突破。书中将理想信念教育视为由价值认知、情感认同、行为实践构成的动态循环系统,打破了传统单向灌输的线性思维。对于新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重要性,作者强调了常态化模式有利于向“浸润式”“滴灌式”“无意识”和“精细化”教育方式转变,使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更具个性,更加科学。
二、破壁与融合:实践路径的系统创新
书中明确了常态化教育的总体原则,提出了构建“科学理念引领、制度规范保障、内容资源重构、载体介质优化、教师队伍提升、衡量指标明确”的“六位一体”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实践路径。通过文化氛围、制度环境、生活场景的多维渗透,使理想信念像空气一样自然融入学生生命。书中以某高校“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为例,展示如何将革命文化元素融入校园建筑、课程体系、社团活动,形成立体化的教育场域。实践教育模式的创新体现在“知行转化器”的设计上,通过志愿服务、创新创业、文化体验、新媒体平台等多元载体,构建起从认知到践行的转化通道。书中提出组织大学生深入基层开展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服务社会中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种实践教育不是简单的活动堆砌,而是经过精心设计的成长体验系统。
三、超越与新生:教育范式的时代转型
在价值坐标的重构中,作者提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的“文化功能”,常态化教育要引导大学生做好文化选择和价值判断,要做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挖掘先进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精神品格,立足新时代舞台,主动适应新形势、新要求,凝聚民族力量,发挥其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精神指引作用,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理想信念在大学生内心生根发芽。书中提出要增强教育话语体系的科学化程度,创新教育话语方式,在代际对话中构建价值共识。这种重构既保持理想信念的崇高性,又增强其现实亲近感。评价体系的革新聚焦于统筹衡量评价方式上,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电话采访和大数据分析等形式,对比分析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实际成效。同时,要加强高校内部的自我评估,组建一支专业的评估队伍,既包括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也包括各层面的教师代表、大学生群体等,将过程监督与结果评价有机结合,为推进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提供坚实保障。
作者:赵冬云:河北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